文丨老将
今天,我把这个小号名称“谷小九”,改成“老将根本没变”了。其实,这也是在瞎折腾。
哎,不管怎么说,在这个节点,还是说些私语吧。
这个小号差不多有一年多没怎么更新。原因是,从去年8月开始,因为发了几篇批评猛文,这号就被踢出流量池了。
踢出流量池是什么意思呢?
对,就是不被平台推荐了。这两年,微信公号从订阅制,转向了“社交+算法”机制。如果不推荐,关注我的人,绝大多数是看不到我发文的。
没有传播,写了也等于白写。我折腾太多次,也没能把流量捞回来。
这期间,我也搞懂了不推荐的主要原因,一是被判定违规,遭灭文了;二是没按腾讯要求走互选广告。
公号就没什么几篇广告了,这小号基本上是属于为爱发电。
所以,我出事的,都是因为写了批评猛文,被认为越界,从而被踢出流量池。
这种惨剧,也发生在大号“人格志”身上。上一次,失去推荐半年之后,我使出浑身本领,拉下老脸,通过特殊路径,重新挤进去了。
但,要让文章再不违规,几乎不可能。因为,这太不确定了,也太没有标准了。
我有时写篇纯粹散文,也会因为某个语料,因为触及G点,直接就被废了。
有时,有些事,怎么写不重要,只要写就是事。
昨晚,我在“人格志”写“防止农民工规模性返乡滞乡”的事,只是进语词分析。
写完后,发朋友圈时,我还这样说:
![]()
看到了吧,涉及点公共话题,我是有心理预警的,是怕出事的。
昨天,我觉得,只是写生活记事,只是里面夹点小勇敢。
发了后,我屋头就不停要我删了。但,我心存侥幸。结果,今天文章阅读到3.3万时,又没了。
![]()
真是万念俱灰。这个文章,我真没批评什么,甚至说理解官方说法的初衷和善意。只是,全网都对这个说法感觉很窝心,这种误读权力不能觉得无辜。
我说这是由权力不说人话造成的。就这么一点勇气,还是让我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自然是很冤枉的,也很委屈。事实上,我文章,在其他平台,很安全呀,头条早就10万+了,很多抄袭这文章的,也是爆款。
![]()
算了,不抱怨,不说委屈,不要解释,否则,也容易出事。
每次被删文,我承受太多现实尴尬和精神压力。我怕失去号,也怕没有推荐,还怕给号主带来麻烦。
这两年,网上有几个攻击过我的写手,经常骂我文章越写越不猛了,不敢批评了,说我被ZAO安了,服软了。
这些刻薄戾气猥琐男,是不可能有同情的,他们绝不可能打赏,甚至还经常抄袭,同时又在怪我批得不狠。他们,或许,还在祈愿我能失去公号阵地,此生永远不写。
生活残酷到不忍直视。他们天天鬼喊狼叫,贩卖戾气,说比我写得好,说我卖弄文字……屁话一堆,无非是说,赶紧想让我号死人散拉球倒。
这与职场是一样的。人是很难被同事激赏的,恰恰相反,总会招来莫名仇视和嫉妒。将军赶路,是应该不斩苍蝇。但,苍蝇扰心,也臭呀。
不过,有个真相是,苍蝇怎么飞,也不可能成为鸿雁。
我看过那些写手,有个骂我好几年,就骂我那两篇文章阅读过千,其他,最多三位数。
一个人,活到把批评目标盯在我这样普通人身上,自己也是废了。
在平台和生活的挟持下,我们本就在一条船上。
作为一个文字写手,我要告诉你们,更是提醒自己,图文古典自媒体这条路,快要走绝了。反正,我是真的折腾不下去了。
囿于现实,我没办法拉下脸去做视频。时与势都不在我,在平台经济规则之下,在算法功利逻辑驱动下,我无路可走。
就像在这个小号写东西,根本就不可能再有多少人看见了。
因为这号,本来关注人数就不到20万,在现在被踢出流量池的情况下,我写作,很多时候写个寂寞。
所以,今天,我不仅把号名给改了,而且介绍说得很明白——写生活日记了。
对,因为还留在这号上的,很多是老铁,是最亲近的人,多少年不离不弃的,我得用最安全的方式,陪伴那些可能陪我走到人生尽头的朋友。
于是,我把这个公号改了个名字——老将根本没变。(平台正在审核中)
对,这号名是参照崔健的“老子根本没变”。
![]()
崔大爷这人这歌这劲,这姿态,这坚守,我服!
其实,本来我想改叫“老将行”的,但,这名称被别人注册了。
人格志多年来每篇文章的头图,都写着王维的七言古诗《老将行》上句子——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诗中,老将擦拭铠甲至雪色般光亮,手持镶嵌七星纹饰的宝剑操练的场景,一直令我动容。
对,就是那句“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这首诗,用了大量典故,格调苍凉悲壮,就是在说,一个老将,一生命运波折,但,他始终忠贞报国。
什么人最心酸?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对,像谭嗣同那种。
不论如何,我也想学崔健那样,说句“老将根本没变”。铁甲依然在,只为苍生恋。
署名上,这里我也不再用“将爷”这名字了。以前,有没文化的哈儿,以为我用“将爷”,有个“爷”字,就占了他便宜了,伤他小脆弱的心了。
其实,“将爷”比起“老将”,是更卑微的。
“将爷”,我解释了一万次,那只是古代对普通老兵的称谓。就像《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对,我用的微信头像,今天公号头像也改这人了。
![]()
文化是一件往往不用讲理只凭感知的事。
按照日记方式,今天,我再说几句最近的事吧。
这几天,我跑了几个省,做了几场演讲授课,最后一场。是上周五在北京,给经济日报几百朋友说说写作感想。
在北京时,我还见了几个朋友。当然,很多朋友都问,是不是见彪哥了。是见了,还在午夜对饮。哎,回望过去,很多事,好唏嘘。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辜负那些素心如雪的人。
周末时,我见了一个当红大V,叫“朴素之道”。这兄弟请我吃了北京烤鸭,还把我送到北京南站。
从他身上,我感受到,朴素和真诚,才是真正的大道与王道。
最近,我最焦虑的是,我的新书《不负经典》,有点卡在3万本销量了。
这本书,我觉得好。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出书时,我不得不舍弃原本谈好的头部出版社,把它留给我生活在这座城市。
我也是醉了,迄今为止,在发行销售上,真没感受到本地和线下的半点温暖,像是掉进冰窟了。
江湖都是人情世故。我能不抱怨,只能拼命在自己的江湖折腾。
江湖自有仁义在。像陈行甲等朋友,还有很多老铁,还是很给力。
周三晚上,我一个最尊敬与崇拜的师长,没有之一的,会在直播间推介我这本书。
最后,得说一下——写公号不全是创作。
不要拿我公号上文字,界定我所有写作的质地。比如,我的书,才是我的道。
是的,写公号,我真的快要折腾不下去了,以后只能写些生活日记了。
“正经人谁写日记呀”。
这句台词也在提醒我,总有一天,在另外一个沙场,我还会老将归来。
(今日:2025年11月17日,21:30分。苏北,天阴冷,读《唐代才子传》,间隙写此文。心忧拙著《不负经典》销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