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医馆界采编部
01 行业要闻
*固生堂加速海外布局,拟全资收购新加坡大中堂新增运营14家中医门诊
北京同仁堂集团收购天津同仁堂60%股权,案件进入受理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全国中小学生中医药知识读本出版发行* 360亿方智能联合川大、华西医院发布中西医慢病智防模型“素问“地坛中西医结合诊疗智能体”发布东阿阿胶:拟设立奖学金推动中医药发展五年捐赠75万元
02 政策指导
*北京调整 64 项医疗服务价格,中医类项目报销政策明确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特色保健食品可进免税店
*吉林推中医药文旅融合计划
* 医疗消费欺诈可"退一赔三",司法为患者维权划清晰线
03 产业动态
*好医生云医疗集团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西藏藏红花首次出口2025年5月销往加拿大
* 京润未来旗下御君方与千歌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布局智能中医AI设备研发
* 全国中成药集采正式开始
![]()
▌固生堂加速海外布局,拟全资收购新加坡大中堂新增运营14家中医门诊
11月16日,固生堂附属公司GushengtangSingapore(新加坡固生堂)与DA ZHONG TANG PTE. LTD.(大中堂)的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合同,拟收购大中堂100%股权。据了解,此次收购是继今年10月与新加坡数字医疗平台1doc达成战略合作后,固生堂在海外市场实现的又一重要部署。
据悉,大中堂是新加坡主流中医连锁品牌——新加坡中国中医的控股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诊疗服务机构。该品牌在新加坡运营14家中医门诊部,覆盖多个核心商圈及居民社区,拥有成熟的本地化服务能力与高度信赖的用户基础。
收购完成后,大中堂的财务业绩将纳入集团的综合财务报表,进一步夯实固生堂整体营收。
今年以来,固生堂持续加快中医药出海步伐,采取“并购+合作+自建”三轮驱动策略,积极拓展新加坡市场。10月22日,固生堂与新加坡综合数字医疗平台1doc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由固生堂持股70%并全面负责运营管理,合资公司将在1doc旗下现有诊所网络内划分独立的中医诊疗区域,共同开展中医业务。本次收购大中堂后,固生堂将新增运营14家门诊机构。(固生堂投资者关系消息)
▌北京同仁堂集团收购天津同仁堂60%股权,案件进入受理阶段
据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网站显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同仁堂集团”)收购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同仁堂”)股权案近日已进入受理阶段。
![]()
根据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表,此次交易完成后,北京同仁堂集团将持有天津同仁堂60%的股份,单独控制该公司。同时,天津同仁堂的最终控制人将由张彦森、高桂琴夫妇,变更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企业曾因“同仁堂”商标字号存在纠纷。2021年天津同仁堂冲刺创业板IPO时,遭到北京同仁堂集团起诉,要求其停止使用“同仁堂”字号并索赔5000万元。去年12月,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600085.SH)已发布公告,披露其控股股东北京同仁堂集团完成对天津同仁堂60%股权收购的相关事宜。(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网站消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全国中小学生中医药知识读本出版发行
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全国小学生中医药知识读本》《全国中学生中医药知识读本》(各上下两册)正式出版发行。
![]()
据了解,该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汇聚陈凯先、仝小林等30余位中医药行业权威专家。内容紧扣中小学生认知特点,采用"经典依据+实践验证"模式,如阐释"药食同源"既溯源古籍又结合生活案例;以"阴阳天平""君臣佐使"类比等通俗表达解读专业知识,还设置"找一找·做一做"互动板块。
据悉,这套读本的推出源于《"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的明确要求。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该方案,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目标。截至目前,各地通过"活动模板+物料支持+自主组织"模式开展主题活动,已吸引超百万中小学生参与。(中国中医药报消息)
▌360亿方智能联合川大、华西医院发布中西医慢病智防模型“素问
近日,360亿方智能联合四川大学商学院与华西医院,发布了中西医知识的慢病智防大语言模型——“素问”。
![]()
据介绍,该模型搭载百亿级专业参数,以海量权威医疗指南、前沿科研论文及真实中西医病例数据为训练基础,经严格数据清洗加工,并结合数百位权威医学专家的知识标注与经验校验,形成百万级高质量慢病医疗指令数据集,保障输出内容的专业度、准确性与安全性。
据项目组透露,未来将持续优化模型核心算法,重点推进多模态技术融合,计划推出集成文本、医学影像、语音交互功能的升级版模型,进一步拓展远程诊疗、居家监测、智能问诊等应用场景。(砍柴网消息)
▌“地坛中西医结合诊疗智能体”发布
11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年会暨第五届院长联盟学术会议上,“地坛中西医结合诊疗智能体”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智能体针对传统中医诊疗依赖经验、标准化不足的问题,以及基层和年轻医师辨证与剂量把控难题,将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辨证、规范开方,推动中医诊疗从“经验化”向“标准化”转变。此外,智能体还支持方言识别以及采集家庭用户脉象、舌象等健康数据,实时互动并触发健康警报。
目前,该智能体已应用于医院肥胖MDT、肝病门诊等场景,未来3年计划覆盖全国200家基层医疗机构,助力优质中医资源下沉。(中国青年报消息)
▌东阿阿胶:拟设立奖学金推动中医药发展五年捐赠75万元
近日,东阿阿胶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五年校企合作协议,设立“东阿阿胶奖学金”,计划捐赠75万元,每年资助15万元,用于胶类药物研究、国际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中医药文化传承。
据悉,东阿阿胶主要从事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66亿元,同比增长4.41%;归母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增长10.53%。(中国证券报消息)
![]()
▌北京调整 64 项医疗服务价格,中医类项目报销政策明确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人社局联合发布通知,规范调整本市64项医疗服务价格,中医类项目为重要内容。调整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公立、非营利性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
重点规范灸法、拔罐、推拿、外治、骨伤等中医类项目,明确相应基本医保、工伤保险报销类别;同时涉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组织/体液/细胞冷冻续存(辅助生殖)”等项目价格及报销政策调整,调整4项可收费医用耗材价格政策,同步废止“温灸器灸法”等237项现行项目。
通知要求各公立医疗机构严格按价格政策和临床诊疗规范收费,不得收取未列明费用,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制度,落实住院费用清单、明码标价等规定;国家或本市禁止临床使用的诊疗技术不适用本市价格政策。
执行时间上,“动态血糖/葡萄糖监测”等项目11月19日起执行新政策,其余项目自12月27日起执行。此次调整有助于提升中医服务标准化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轻患者负担,保障医保基金可持续性,推动中医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消息)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特色保健食品可进免税店
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正推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优质保健食品纳入扩大口岸出境免税店、口岸进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的经营品类。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免税店销售的保健食品应当依法取得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销售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还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央视新闻消息)
▌吉林推中医药文旅融合计划
2025年11月7日,吉林省出台《“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立足“医、药、游、文、康、养、吃、住、购、研”多要素协同理念,目标打造“康养吉林”品牌,建设全国知名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计划围绕五大重点任务展开:项目培育上,推动中医药文旅特色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建省级重点项目库,2027年前入库企业不少于30家;场景融合方面,聚焦旅游景点、温泉等场所“适医化”改造,支持中医药机构“适旅化”升级,三年内打造30个特色融合场景;产品开发聚焦健康需求,推出康养套餐、主题线路、药膳美食等,构建“看中医—吃药膳—享疗愈”消费链。
文化赋能上,推动中医药演艺、非遗体验等进景区街区,建博物馆、办文化集市;品牌推广以“医旅同行,康养吉林”为核心,整合新媒体宣传,举办文化宣讲员大赛。保障措施包括强化跨部门协同、健全服务标准、加强人员培训、建立督导机制及奖补政策,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吉林振兴。(城市晚报消息)
▌医疗消费欺诈可"退一赔三",司法为患者维权划清晰线
近期,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涉医疗领域消费欺诈典型案例,明确非医疗美容类消费型医疗纠纷在"营利性机构、费用全自费、非强制缔约"条件下,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疗机构欺诈需承担"退一赔三"责任。
据悉,此前,患者林某因红疹就医时,被宣称"三甲老医院"的机构误导接受过度治疗,支付6万余元医疗费。法院审理认定,该案中患方具有消费者特征,医疗机构符合经营者特征,就医行为属消费行为,最终判决涉事医院全额退费并支付三倍赔偿。长期以来,消法在医疗纠纷中多适用于医美类案件,非医美患者主张"退一赔三"缺乏明晰依据。此次判决突破这一局限,厘清了医疗与消费行为的交叉地带,为同类案件提供司法指引。
据悉,近年来,过度医疗治理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国家医保局曝光的7家违规医院中6家存过度医疗问题;今年3月最高检披露案例显示,湖北某医院113份病历存在过度医疗,被判赔53万余元。但此前患者维权常因医学知识不对称困难重重,机构违法成本低。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5年10月,北京三中院审结医疗纠纷310件,涉消费欺诈59件且呈上升趋势。此次判决矫正医患信息不平衡,体现对患者权益的倾斜保护。司法部门通过典型案例释放明确信号:过度医疗将受严惩。(澎湃新闻消息)
![]()
▌好医生云医疗集团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2日,四川好医生云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医生云医疗”)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云”)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打造医疗医药流通和诊疗的联合解决方案,并将依托共同拥有的市场影响力、客户群等资源,积极共享渠道及市场资源,提升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做大增量的合作目标。
![]()
据了解,好医生云医疗集团公司于2016年开始运营,最初名为四川佳能达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更名为四川好医生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9月30日,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海通国际及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好医生云医疗集团已直接为超过66.06万家基层医疗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包括逾38.9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和27.13万家基层药店。
腾讯云是腾讯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和互联网AI技术服务商,主营业务覆盖云基础设施、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及行业解决方案等,目前全球运营70+可用区,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有份额前三。(好医生云医疗消息)
▌西藏藏红花首次出口2025年5月销往加拿大
据海关总署消息,2025年5月,西藏藏红花实现首次出口,一批重量2千克、价值25.64万元的藏红花经拉萨海关所属林芝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销往加拿大。
据了解,此次藏红花出口得益于拉萨海关推出的外贸扶持举措。今年以来,拉萨海关实施“首单外贸”培育计划,组建帮扶小组,为企业提供从生产环节到通关放行的全流程精细化指导。同时,通过优化通关流程、创新监管模式等便利化措施,为“藏字号”产品出海铺路。
截至前三季度,西藏7地(市)特色产品出口已实现全覆盖,累计出口额超3000万元。(海关总署消息)
▌京润未来旗下御君方与千歌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布局智能中医AI设备研发
近日,京润未来旗下“御君方”与千歌机器人科技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杭州共建一万平方米的智能机器人超级工厂,专注于智能中医AI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双方将成立“智能中医AI设备研究所”,研发包括中医四诊仪、中医理疗机器人等产品,并在全国布局设备网络。
![]()
据了解,京润未来是一家综合性健康服务平台,业务覆盖医药批发、医药电商零售、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深耕AI+医疗研发,构建智慧医疗生态体系,旗下“御君方”依托智慧医疗生态与中医资源,聚焦AI+中医诊疗服务及智能设备合作开发。(凤凰网消息)
▌全国中成药集采正式开始
据赛柏蓝消息,11月5日业内传出第四批中成药集采报量通知后,11月7日山西正式发布《关于填报全国中成药联盟第四批和第二批接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标志着集采工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此次集采品种清单含28个采购组、90个产品,其中独家剂型40个、独家品种6个,独家品种分三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银盏心脉滴丸、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迈之灵片+马栗种子提取物片,后一组两品种均为进口中成药。
本次集采一大变化是纳入多个OTC大品种,如强力枇杷露/膏、护肝片及年销售额近20亿元的健胃消食片。清单中刺五加片、血栓心脉宁胶囊等曾入选2024年安徽省中成药集采,活血止痛膏等被多省采/省际联盟纳入。值得注意的是,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曾在2022年第二批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流标,此次时隔3年再度入围。
此前湖北牵头的三轮中成药集采,参与省份从19省扩至31省,第四批产品组进一步增至28个,集采规模持续扩大,将更好发挥集中采购降本增效作用。(赛柏蓝消息)
I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医馆界综合整理,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景天 视觉|花椒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