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4根“柱子”:2根已断,2根已瘸!现在国家不管楼市了?
今年以来,房地产数据持续低迷,市场格外冷清,却迟迟没有新增新政——这和过去两三年的情况大不相同。2024年楼市大幅降温时,国家层面很快出台了517新政和9月下旬的配套政策;而今年市场景气度比去年还低,政策面却毫无动作。于是很多人疑惑:国家是不是真的不管房地产了?
之前我曾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过:今年上半年到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按照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度,今年完成“保五”目标问题不大。既然GDP增长有保障,“不管房地产”似乎能理解,但深究下来,这种看法其实比较狭隘。
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企业经营息息相关,核心离不开四根“柱子”——对GDP增长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为融资抵押物的价值、作为居民财富储存的“蓄水池”。要全面理解当下的房地产现状,就得看清这四根“柱子”的真实情况。
一、第一根“柱子”:GDP贡献——已断
2023年,国家相关文件首次明确“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核心就是指它对经济增长、GDP提升的重要作用。GDP是增加值概念(即每年的增量经济规模),房地产业的增加值主要包括三部分:房地产开发投资(核心部分)、商品房成交、房租(占比极小)。
但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跌超10%——要知道20年前,这一增速常保持在10%、20%以上。如今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速已是“负贡献”,即便如此,前三季度经济仍实现5.2%的增长,这意味着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已不再重要。
曾经能为经济“挑大梁”的“大儿子”,现在更像“小儿子”甚至“干儿子”,国家的重心早已转向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制造业,房地产的“支柱功能”已大幅弱化。
二、第二根“柱子”:地方财政支撑——已断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商品房市场快速发展,全国多数地区的地方政府收入主要依赖“土地财政”——即卖地收入加上房地产相关税收。但自2021年下半年楼市大幅降温后,土地市场降温幅度比新房市场更剧烈:全国大部分三四五线城市,卖地收入大幅萎缩,甚至有地方一年连一块地都卖不出去;有些看似成交的地块,其实是地方平台公司、国有企业“左手倒右手”兜底拿地。
这直接导致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陡增,2024年11月,国家不得不对地方化债做出重大部署,额外新增十万亿资金支持,但即便如此,很多地方财政依然紧张,部分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奖金都无法及时发放。
三、第三根“柱子”:融资抵押物——已瘸
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其他机构,向银行贷款时都需要提供抵押物,而房地产作为不动产,是天然的优质抵押物。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大部分贷款的抵押物都是房地产。
但当前的问题极为突出:全国房价整体下跌约40%,住宅价格跌幅超40%,商业、办公类物业跌幅更大。这导致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中的抵押物大幅缩水,不少抵押物当前价值甚至低于贷款余额。
为防范风险,银行会要求贷款人追加抵押物;没有其他抵押物的,就被要求尽快还款。如果未来1-3年房价继续下跌,抵押物会进一步缩水,银行的潜在风险将持续增加——这一点,金融机构、银行及金融管理部门都高度关注,因为它已是重要的风险源。
四、第四根“柱子”:居民财富“蓄水池”——已瘸
众所周知,我国房屋自有率(即通过购买获得房产的比例)超过80%,位居全球前列,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房产,而房产也是多数家庭的主要资产。房价变动影响的是家庭存量财富,其冲击力远超工资收入下滑——毕竟涉及的金额极为庞大。
高峰时期,全国房价约1万元/平米,假设一个家庭平均拥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房价下跌前房产资产约100万元;下跌40%-50%后,资产就只剩60万、50万甚至40万。短短几年,几十万家庭财富蒸发,这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其中的深层影响难以尽述。
总结:房地产的现状——2断2瘸
综上,房地产的四根“柱子”: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支撑,这两根已断;作为融资抵押物、作为居民财富蓄水池,这两根已瘸——这就是当前房地产的真实现状。
很多网友看到房价大跌就开心,但他们根本没意识到,房价大幅下跌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希望每个人都能认清这个客观事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