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人人都在“卷”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每天面对无数选择、焦虑、评价、期待,我们的心理能量被一点点抽空,像一块电量耗尽的电池,连开机都困难。很多人问我:“何老师,我明明什么都没干,为什么还是这么累?”
答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给出了:心不受力,才有真正的力量。
一、心力透支,是现代人最大的隐疾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过“自我损耗”理论:每一次犹豫、纠结、内耗,都在消耗我们的心理资源。哪怕你只是刷了半小时短视频,看似放松,实则注意力被碎片信息撕扯得七零八落,心力早已悄悄流失。
我曾见过一位企业家朋友,创业十年,雷厉风行。可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何老师,我不想上班了。”他没生病,公司也没倒闭,只是觉得“提不起劲”。后来我们聊了很久,他才意识到:不是工作压垮了他,而是他把太多心力花在了“别人怎么看我”“会不会失败”“值不值得”这些无解的问题上。
这,就是典型的“心力透支”。
而庄子早在《庄子·田子方》中就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真正通达的人,心如明镜——事情来了,如实映照;事情走了,不留痕迹。不执着、不抗拒、不囤积情绪。正因如此,才能应对万物而不受伤。
二、心不受力,不是躺平,而是不被外物所扰
有人误解“心不受力”是消极避世。其实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更高维度的主动。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士成绮去拜访老子,见其衣衫不整、屋舍杂乱,便讥讽道:“你跟老鼠差不多!”老子听后,毫无反应。第二天士成绮道歉,老子只淡淡说:“你骂我是什么,都没有关系,因为我还是我。”
你看,老子并非不在乎,而是清楚自己的本质不会因他人言语而改变。这种定力,不是冷漠,而是清醒。
今天,我们被社交媒体、职场评价、家庭期待裹挟,动辄因一句差评失眠,因一次失误自责。我们的心,成了外界声音的跑马场。而庄子提醒我们: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夸你,你不必更努力;全世界骂你,你也不必更沮丧。
因为你的价值,不在别人的嘴里,而在你自己的心里。
三、真正的力量,来自内心的轻盈与自由
稻盛和夫年轻时也曾陷入抱怨:公司破败、工资拖欠、前途渺茫。直到他意识到,牢骚只会耗尽心力,于是转而全身心投入研究陶瓷。结果不仅救活了企业,还开创了京瓷的传奇。
他的转变,正是“心不受力”的实践:不把能量浪费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上,而是聚焦于自己能掌控的事。
庄子说:“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当心不再被名利、是非、无常所扰,人自然安静下来。这份安静,不是死寂,而是蓄势待发的深潭——表面平静,底下却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就像角马大迁徙。面对草原干旱,它们没有在原地互相踩踏争草吃,而是选择跨越马拉河,哪怕鳄鱼潜伏、激流汹涌。因为它们知道:留在原地是慢性死亡,向前一步才可能新生。
商业如此,人生亦如此。真正的“进化”,不是比谁更卷,而是比谁更能守住心力,看清方向,轻装前行。
四、如何修炼“心不受力”的能力?
清理心理带宽:放下对过去的执念、对未来的焦虑。哈佛教授穆来纳森说,贫穷的本质是“带宽稀缺”。心力也是如此——你心里塞满了垃圾,就装不下阳光。
建立内在坐标系:不以外界评价定义自己。每天问一句:“这是我想要的,还是别人期待的?”
读书、走进自然、与真诚的人同行。能量会传染,心力也会共振。
结语:推荐一本好书
如果你也想系统学习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守护心力,我诚挚推荐作家何圣君的新书——《不受力的人生》。
这本书融合了东方哲学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你如何像庄子那样,在喧嚣中保持内心澄明,在压力下依然从容前行。书中没有空洞鸡汤,只有可操作的心力管理方法:从情绪断舍离,到认知重构,再到能量场域的选择,每一步都直指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扛住所有风雨,而是让风雨穿身而过,不留痕迹。”
愿我们都能修得一颗“不受力”的心——不为物役,不为情困,不为境转。
如此,方能在不确定的时代,活出确定的从容与力量。
![]()
不受力的人生:允许一切发生的人最好命 何圣君 当当
¥24.82
拼多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