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向咄咄逼人的日本政客和媒体,这几天突然安静了,当中国在联合国会议上,提出琉球地位未定、冲绳原住民权益问题后,平日里喧闹的日本舆论场,变得鸦雀无声。
高市早苗不久前还在大放厥词,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将行使集体自卫权。
没想到,中方反击如此迅速而犀利——琉球地位未定论,一下子被摆上了台面。
![]()
先说“琉球”,全名琉球群岛,原本是一个独立王国——琉球王国,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在中国(明、清)与日本之间保持一定的朝贡/从属关系,就比如,清朝曾经把琉球作为其“藩属”体系之一。
然后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于1879年废藩置县,将琉球王国改为冲绳县,将其纳入日本版图。
二战以后,琉球的地位又有复杂变化:战后美军占领、美国托管时期、然后1972年美日签协议,部分岛屿返还日本。
所以,琉球岛链在历史上,并不是日本“自古以来100%主权”的那种一帆风顺,正是因为这段历史,成为了一个“备用筹码”,在中日关系、台海关系、区域格局里,突然能拉出来用的牌。
![]()
为啥说中方敢打这张牌?其实得从两点看:
国际秩序依据:中方提出“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和国际确定的小岛”这样的说法,其背后援引的是二战后的国际文件,比如,开罗宣言(1943年)、波茨坦宣言(1945年)都提到“日本必须返还靠抢来的、不正当取得的岛屿”“日本主权将仅限…”等措辞。
比如《波茨坦宣言》第八条就明确:日本主权要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我们决定的附属小岛”。
所以,“琉球”这张牌,出的最适合,因为他面积小、战略位置重要、历史争议有痕迹,这作为对日本介入台湾事务的反制,再明智不过,因为日本无话可说。
![]()
当中方突然“把牌”拿出来,就有震动效应,十月份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的发言,一语惊四座,他直接点名日本,要求其“停止对冲绳人等原住民族的偏见与歧视”。
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正式将冲绳民众称为“原住民”,这一称呼,在国际法上具有特殊意义。
日本外务省一下子慌了神,急忙辩解称“日本国内没有此广泛认知”,只承认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为原住民,媒体《产经新闻》更是破口大骂,指责中国“干涉内政”、“煽动分裂”。
日本政府表面强硬,实际上却很心虚,前大使介文汲分析,这是中国大陆官方,对于琉球问题,在国际场合比较高层次的发言,日本显然没有预料到。
![]()
中国这次打出的“原住民”牌,堪称神来之笔,在联合国体系里,“原住民”这个概念有明确定义,拥有独特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的群体,有权要求文化保护甚至民族自决。
琉球人民的文化、语言和宗教,在历史上,确实与日本本土不同,而且长期遭遇“日本同化政策”的压制,琉球语几乎被完全边缘化,当地学校基本不教;琉球文化节日和传统服饰,在日本媒体上也常常缺席。
冲绳民调显示,只有16%的民众自认是“纯粹日本人”,24%自认是“冲绳人/琉球人”,近25%的人支持独立,这些数字,戳穿了日本所谓“冲绳人都是日本人”的谎言。
![]()
中国这次打出琉球牌,看似突然,实则谋划已久,早在2013年,《人民日报》就已经公开提出“琉球问题可以再议”,那不是随便一篇评论文章,而是官媒的风向标。
去年,中国还正式成立了琉球问题研究中心,从历史、国际法、民族问题等角度全面展开研究。
中方用“以台制日”的思路,反向打“以琉制日”,当高市政府尚未公开收手,不认错的情况下,这张牌恰好压在日方既不想公开,又不能不回应的位置。
![]()
日本政府可以继续假装听不见,但琉球人民的声音和历史的重量,不会因为沉默而消失,一位冲绳原住民说得好:日本对琉球进行殖民统治,但二战后,琉球却未能如其他被占领的主权国家一样恢复独立。
在看台海,看中日关系,看印太大格局的时候,不要只盯着“热点岛屿”、“军事演习”、“媒体战”,更要回头看“历史档案”、“国际宣言”和“条约文件”,这些看似枯燥,但却能成为“隐秘武器”的部分。
编辑/:C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