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频繁的当下,合同诈骗罪时有发生,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深入解读合同诈骗罪中损失的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特定型号的设备,乙公司负责运输并在一个月内交付。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全部货款 500 万元。然而,乙公司根本没有这些设备,收到货款后便消失无踪。甲公司经多方查找无果,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以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
甲公司支付的 500 万元货款无疑是直接损失。这是因为甲公司基于合同的履行,将这笔资金交付给乙公司,目的是获取约定的设备,但乙公司的诈骗行为导致甲公司的资金无法换回相应的货物,直接造成了资金的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直接损失的认定相对较为明确。只要是与合同履行直接相关的、因诈骗行为而实际支出的费用或财产,都应认定为直接损失。例如,甲公司为了与乙公司签订合同进行了前期的市场调研、洽谈等活动所花费的合理费用,如果这些费用是基于对合同履行的合理预期且与合同签订有直接关联,也应计入直接损失。
甲公司因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设备,导致其生产计划受阻,无法按时向其下游客户交付产品,从而面临与下游客户的违约赔偿风险。假设甲公司与下游客户签订了价值 800 万元的产品供应合同,因无法按时交付需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100 万元。这笔违约金就属于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的认定相对复杂一些。首先,要判断间接损失与合同诈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没有乙公司的合同诈骗行为,甲公司不会面临与下游客户的违约情况。其次,间接损失应当是合理的、可预见的损失。像甲公司因生产计划受阻而额外增加的生产调度费用等,如果是为了尽量减少损失而合理支出的,也可认定为间接损失。
甲公司原本计划通过销售乙公司提供的设备,获取一定的利润。假设该批设备销售后预计可获利 200 万元。这 200 万元的可得利益损失也在合同诈骗罪损失的范畴内。
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方面,要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以及交易习惯来判断可得利益的合理性。例如,在类似的设备销售合同中,同类型设备的市场利润空间是判断可得利益是否合理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要证明可得利益的确定性。甲公司需要提供相关的市场分析报告、销售预测数据等,以证明其原本有获取该可得利益的可能性。
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合同诈骗罪后,会积极开展追赃工作。对于乙公司的涉案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公安机关会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乙公司将诈骗所得的资金用于购买房产,那么该房产就可能被依法查封,以便后续进行处置用于返还被害人。
如果乙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将诈骗所得用于个人消费,如购买高档奢侈品、进行高消费娱乐等,公安机关有权依法追缴这些用于非法消费的财产。同时,对于乙公司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公安机关会采取相应的侦查手段予以查明,并追回被转移、隐匿的财产。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甲公司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乙公司返还诈骗所得的 500 万元货款以及赔偿其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判决乙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乙公司的财产足以支付赔偿款,那么甲公司的损失有望得到弥补。
追缴退赔 :即使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未能完全获得赔偿,如果乙公司的财产被依法追缴后有剩余,会按照相关规定退赔给被害人甲公司。例如,公安机关追回乙公司的银行存款 300 万元,在扣除相关诉讼费用和必要的侦查费用后,剩余部分会退还给甲公司。
其他途径 :如果乙公司有其他关联企业或个人对其合同诈骗行为存在过错或有责任,例如乙公司的股东在公司诈骗过程中存在协助行为,甲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要求相关责任主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此外,如果甲公司购买了相关的商业保险,如信用保险等,在符合保险条款约定的情况下,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以弥补部分损失。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其中明确规定,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对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合同诈骗罪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合同诈骗罪及相应的损失提供了具体的量化依据。例如,个人诈骗公私财物 2 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 3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 20 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在认定合同诈骗罪损失时,这些法律规定为确定损失的范围、追赃的程序以及损失弥补的方式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合同诈骗罪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准确认定损失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追赃和弥补,对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同时,也提醒广大市场主体在商业活动中要保持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陷入合同诈骗的陷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