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11月17日电(记者肖世尧、黄耀漫)全运会马术比赛颁奖仪式结束后,总有一个庄重又温情的环节——“胜利骑乘”。获奖骑手佩戴奖牌,骑马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祝贺。
![]()
11月15日,广东队选手梁锐基(右前)在胜利骑乘中。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此时,不仅骑手胸前闪耀着奖牌,马的左耳旁也别着一朵精致的“马花”,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比赛项目与名次——这是获奖马匹的专属“奖牌”。
本届全运会盛装舞步的团体和个人比赛,17岁的上海队选手徐墨菲与爱马“好好”收获一金一银。在马房里,徐墨菲专门给“好好”和这两朵象征着荣誉的“马花”拍了张合照。“有经验的马,戴上‘马花’就知道自己今天表现很好,会很傲娇的。”
![]()
上海队选手徐墨菲的马匹“好好”与它获得的两朵“马花”。受访者供图
给马颁奖,并非本次全运会的独创。从国内到国际各项马术大赛中,类似环节都已成为“标配”,只是形式略有不同,有的是胜利花环,有的是荣誉披毯……这远不止是仪式性的点缀,而是这个项目对参赛马匹“运动员”身份的正式认可。
马匹不是工具,而是赛场上的真正参与者,这早已成为马术界共识。参加比赛的马匹需要像人类运动员一样系统备战:参加体检,接受兴奋剂检测,治疗伤病与康复……更重要的是,在这项人与马共同完成的运动中,二者间的默契与信任,才是决胜的关键。
骑手的体能、技术固然重要,但若无法与马建立深度联结,就难以实现完美配合。即便骑手个人能力再强,也可能因马匹状态不佳或配合失误,面临拒跳、甚至坠马的风险。
![]()
11月10日,上海队选手徐墨菲在比赛后轻拍她的马匹“好好”。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正因如此,在马术比赛的混合采访区,几乎每一位骑手都会首先提及马的表现。马虽无言,却是他们最重要的伙伴。
徐墨菲正是带着对马的由衷热爱,走上了专业马术之路。对于初出茅庐便取得佳绩的秘诀,她认为首先是对马的爱心,然后才是训练与技术。徐墨菲投入了大量时间陪伴与照顾马,与马建立信任。“马胆子很小,有的马在赛场上可能会害怕,只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才会听指令去做动作。”
徐墨菲给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她心爱的马趴在地上,依偎着她的腿睡觉。“这是人与马充分信任的一种表现。”通常而言,马是站着睡觉的,只有感到绝对安全时,才会完全卧倒入睡。
正如国际马联主席英格玛·德沃斯所说:“马术其实只专注于一件事,就是人与马之间的关系。即使在没有和马匹一起参赛的时候,骑手还是要和马待在一起,要照顾马,心里一直牵挂马。这就是马术与其他运动最大的区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