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攟古继美——上海图书馆藏苏州潘氏典籍文献展”将于上图东馆正式拉开帷幕。11月17日上午,展览在上图东馆举行了揭幕仪式,当天中午,嘉宾提前参观了展览。
![]()
11月17日上午,展览举行揭幕仪式
本次文献展名称当中有“攟古继美”四字,也是展览的关键词。攟[jùn],《说文解字》释为“拾也”,“攟古”意为积聚古物,取自潘祖荫藏印“攟古厂[ān]”;“继美”,典出《新唐书·贾至传》,指家族美才美德的传承。展览以此四字为名,旨在探索苏州潘氏代代相承的文化史事和收藏脉络,解析江南文脉的发生发展和构成理路。
![]()
展览名称当中的“攟古继美”四个字
长期从事海派文字研究的金石印学传人沈宽认为:“攟古继美”中的“攟”字,解释为摘取、拾取的意思。《说文》作攈,源于“攟”之省笔。《现代汉语词典》作捃,三字同义。现代传媒意义上,应该用“捃”字。前者,“攟”、“攈”属于会意系,一脉相承;后者,“扌鹿君”(三字组合)、“捃”,则属于形声系,另一脉也。
![]()
展览现场导览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上海图书馆的年度精品展从2005年开始已经坚持了20多年,已经成为我们上图的一个文化品牌。今年,我们以苏州潘氏六代藏书文献为主题,用江南文化为脉络,隆重推出展览。在展出的159组件产品中,除了大部分来自本馆的馆藏,还有两件珍贵的潘氏稿本由南京图书馆提供。”
![]()
展览以以苏州潘氏六代藏书文献为主题
苏州潘氏,源出安徽大阜,始祖为唐僖宗年间歙州刺史潘名。明末清初,二十四世潘仲兰因经营浙盐往来吴中,其子潘景文正式迁居,成为苏州潘氏的始迁祖。嗣后,潘氏子孙代出英彦,开启了家族由商及仕、由业及学的新篇章,逐渐成为清代江南地区举足轻重的科举世家、官宦世家,享有“吴门冠族”的盛名。
![]()
展览现场导览
上海图书馆是苏州潘氏家族文献、家藏文献的收藏重镇,馆藏数量大、质量高、种类多、系统性强,此次以展览为契机飨于公众,力求打造了解潘氏家族、江南文化的入口和学术研究、区域互动的平台。此次展览选取馆藏苏州潘氏家族文献及家藏文献共159组(件),其中157组(件)为上海图书馆所藏,2组(件)为南京图书馆所藏。涵盖古籍、碑帖、尺牍、书画等多种门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
展览现场
苏州潘氏的藏书传统从家族第一位进士潘奕隽肇基,至以潘祖荫为代表的巅峰,再到潘博山、潘景郑兄弟,绵延六代。展览将展出大量家族成员的著述手稿、尺牍等,包括潘奕隽手辑之《三松堂鱼素检存》、四朝元老潘世恩的自订年谱、诗笺及家书、程庭鹭等为潘遵祁所绘《西圃图》、潘祖荫的大量友朋往来信札等,以笺纸为介、墨迹为媒,为观众编织一张跨越时空的吴中士人关系网,深入阐释江南乃至中国藏书文化的核心旨趣。
![]()
程庭鹭、胡峻声、吴楷为潘遵祁绘《西圃图》 ![]()
潘祖荫致叶昌炽手札
纵观潘氏六代,其藏书的两大高峰当属潘祖荫之滂喜斋及潘博山、潘景郑之宝山楼。滂喜斋所藏古籍,以宋元刻本为精华,本次展览展出近二十部滂喜斋旧藏宋本,如《东观余论》《算经》四种、《侍郎葛公归愚集》等均为海内孤本,更有十卷残本《金石录》,累经名家递藏,题跋累累。宝山楼所蓄多为名家稿钞校本,如王昶所辑《青虚山房集》底稿、章太炎早年著作手稿《左传读》、王乃昭手抄本《陆右丞蹈海录》、陈倬手校本《汉书》等,都在学界享有重名。更有不少藏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如唐寅手批宋本《通鉴纪事本末》、宋拓孤本《茶录》等,虽吉光片羽,而前贤丰神如见。
![]()
潘祖荫旧藏宋龙舒郡斋刻本《金石录》 ![]()
潘祖荫旧藏宋拓孤本《许真人井铭》
本次展览将使观众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回廊中穿梭流连,欣赏尺牍花笺的清雅、细观宋刻宋拓的厚重、阅读手札题跋中的往事,借由文物性和文献性的双重叙事,共同观摹以苏州潘氏为中心的江南文化版图。展览持续至2026年2月28日,期间将于跨年之际进行一次换展,届时将有更多不同的佳椠善拓、稀见珍本与公众见面。同时,将推出同名图录及普及本《潘家的书箧》,以期带来更多维度的诠释。
“攟古继美——上海图书馆藏苏州潘氏典籍文献展”:展览时间为11月18日至2026年2月28日,展览地址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第一展厅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