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四十六年的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手举 “七大恨” 檄文,身后女真铁骑扬起漫天尘土。
这个从白山黑水走出的枭雄,即将撕开大明的辽东防线。
没人想到,他的崛起并非偶然。四样看似无关的事物 —— 人参、马市、李成梁、丰臣秀吉,在时代洪流中交织成铺路石,托举他从采参少年登顶权力之巅。
一、时代裂缝:大明埋下的 “权力真空”
万历朝的朝堂上,江南士绅正为海上贸易的利润争论不休。
没人在意辽东的军户们早已食不果腹。朱元璋设计的卫所世兵制,到此时已千疮百孔。军户世代为兵,军屯土地被豪强侵占,朝廷军饷又常被克扣。
辽东 30 万驻军成了空架子。太监们还在盐铁矿上大肆敛财,逼得大批军户逃亡。《明史・兵志》记载:“辽东边军逃亡者十之七八,存者亦多老弱。”
军事崩塌的种子早已埋下。蒙古衰落让这一危机暂时隐藏,却在辽东形成权力真空。谁能抓住这个裂缝,谁就能成为东北的新主人。
但时机至关重要。建州女真的王杲率先试过,却撞得头破血流。
二、人参:救命的 “绿色黄金”
1574 年的寒冬,19 岁的努尔哈赤在长白山的雪地里挖参。
他刚与继母分家,只能靠采参养活弟弟。这株不起眼的植物,日后会成为他的 “创业本金”。
明朝中后期小冰期来袭,温补药材成了达官显贵的刚需。人参价格暴涨十倍,《五杂俎》载:“人参一斤价银百两,胜似黄金。”
努尔哈赤敏锐嗅到商机。他发现,比起劫掠,人参贸易更稳当。为延长储存期,他发明 “蒸晒法”,让鲜参能保存一年以上。
![]()
这招彻底改变局面。以往女真部落采参后需急售,常被汉人商人压价。有了蒸晒法,努尔哈赤能待价而沽,迅速积累财富。
更妙的是人参的 “粘合剂” 作用。他每兼并一个部落,就划分参山归属,用利益绑定各部。《满文老档》记载,1588 年兼并苏克苏浒部后,他立即制定 “参山分管制”,稳住了人心。
后来 “七大恨” 中,他特意加上 “明廷纵容汉人盗采人参” 一条。这株草,早已成了他的战略武器。
三、马市:权力变现的 “交易场”
万历元年,李成梁在宽甸修起六座堡垒。
这看似是明军的防御工事,却悄悄打开了贸易的闸门。朝廷在六堡周边设马市,允许女真部落交易货物。
王杲父子没看懂这步棋。他们仍靠劫掠谋生,万历十一年,阿台率部反复袭扰沈阳,被李成梁围在古勒寨。
古勒寨地势险要,明军攻了两昼夜不下。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主动进城劝降,却在乱军中被明军误杀。
25 岁的努尔哈赤赶到明军大营质问,意外得到三样东西:十三副遗甲、贸易敕书、龙虎将军头衔。这成了他的 “入场券”。
他没走王杲的老路。每次马市开市,他都带着规整的人参、皮毛前来。《明实录》记载,万历十六年,他一次就卖出 “人参三百斤,貂皮百张”。
这些货物最终流到李成梁手中。辽东军阀需要钱贿赂朝廷,努尔哈赤需要庇护,马市成了两人的利益枢纽。
四、李成梁:养虎为患的 “保护伞”
李成梁在辽东镇守三十年,靠的是 “以夷制夷” 的手段。
他扶植女真一部打压另一部,自己坐收渔利。努尔哈赤的崛起,正中他的下怀。
作为辽东最大的军阀,李成梁需要渔猎经济的收益。以往女真各部散乱,贸易混乱,他很难获利。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后,规范了人参贸易,能稳定输送利益。
史料记载,努尔哈赤每年都送 “上等参十斤,貂皮五十张” 给李成梁。这些珍品再经李成梁之手,送到北京宦官和高官家中。
形成利益链后,李成梁开始 “放水”。努尔哈赤兼并哈达部时,叶赫部求援,他按兵不动;征服辉发部时,明军仍作壁上观。
有人弹劾他 “养虎为患”,他却有自己的算盘:剿灭努尔哈赤要花钱出兵,合作却能稳赚。这是军阀的必然选择。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他复镇辽东时,才发现局面已失控。76 岁的他没了精锐部队,只能眼睁睁看着努尔哈赤索要宽甸六堡。
五、丰臣秀吉:送来时机的 “远房敌人”
1592 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出兵朝鲜。
万历帝急调辽东精锐入朝,李成梁长子李如松率三万大军出征。这成了努尔哈赤的 “黄金六年”。
![]()
朝鲜战场异常惨烈。日军有火器优势,明军虽胜,却损失惨重。《万历三大征考》记载,辽东军 “阵亡逾万,精锐十去其六”。
李如松的战死更成了转折点。万历二十六年,他在与蒙古作战时阵亡,李成梁家族失去了接班人。
辽东明军主力被调走,努尔哈赤趁机扩张。1593 年,他在古勒山之战击败九部联军;1597 年,兼并海西女真三部。等明军从朝鲜撤回,女真已统一大半。
丰臣秀吉至死都不知道,他的朝鲜之征,帮努尔哈赤扫清了最大障碍。
六、铺路石的最终回响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病逝。两年后,努尔哈赤以 “七大恨” 誓师反明。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此时人们才看清,那些看似偶然的因素,早已织成必然的网。
人参提供了原始资本,马市搭建了交易平台,李成梁的私心提供了庇护,丰臣秀吉的入侵创造了时机。四者缺一不可。
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评价:“清之兴,非努尔哈赤一人之力,实明廷自毁长城,诸缘凑合而成。”
努尔哈赤确实是天纵奇才,但他更懂得借势。那些铺路石,本质是大明的制度沉疴与时代的偶然巧合。
如今长白山的参田仍在,宽甸六堡的遗迹尚存。它们默默诉说着:英雄的崛起,从来都是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的共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