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轻微违法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
![]()
值得关注的是,《清单》中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增加了网约车驾驶员无证经营等新事项,引发社会关注。在网约车合规化推进过程中,“轻微违法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作为新规中的柔性条款,成为缓解司机生计压力与监管刚性要求矛盾的关键抓手。这一条款并非对违法行为的纵容,而是通过精准界定适用边界、强化整改引导,实现“教育优先、处罚为辅” 的治理目标,其落地效果直接关系到合规化政策的民生温度与执行实效。
界定:哪些情形属于“轻微违法不予处罚”?
结合交通运输部政策解读及厦门、杭州等地已出台的实施细则,网约车驾驶员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适用场景需同时满足“情节轻微”“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三大核心要件,具体可分为三类典型情形:
其一,证件类轻微瑕疵。包括“人证”考试通过但证件尚未发放、车辆运输证到期后7个工作日内已提交补办申请、驾驶员信息变更(如联系电话更新)未及时报备但未影响监管追溯等。例如厦门明确,对证件补办期间正常接单的司机,经核查已提交合规材料且无安全违规记录的,不予行政处罚。
其二,首次偶发违规。针对首次出现无证接单但接单量不足3单、未按规定放置网约车标识但当场整改、临时跨区域接单(如从合规运营城市短途进入邻市)且无投诉记录的情形,多地明确可不予处罚。杭州还特别将“因平台系统故障导致派单与司机资质不匹配”纳入此类,避免司机为平台过错承担责任。
其三,整改到位的轻微违规。如未按规定上传行程轨迹但12小时内补传完整数据、乘客信息登记遗漏1项非关键字段(如乘客身份证后两位未记录)但及时补充,且未引发安全或服务纠纷的,执法部门可不予处罚,转而通过口头警告、签订合规承诺函等方式督促整改。
需注意的是,该条款存在明确排除情形:涉及醉驾、毒驾、超员、疲劳驾驶等安全类违法,或一年内累计出现2次以上同类轻微违规,以及拒不配合执法检查的,均不适用不予处罚,确保治理底线不突破。
价值:为何要设置“不予处罚”条款?
从政策实践来看,这一条款的推出直指此前网约车监管中的两大痛点,具有显著的制度补位意义:
一方面,缓解司机生计与合规成本的矛盾。新规实施后,200-2000元的无证经营罚款对部分灵活就业司机而言,可能相当于3-5天的净收入。江苏网约车司机李师傅算了一笔账:若因证件补办延误被处罚2000元,需多接50单才能弥补损失,“相当于白干一周”。不予处罚条款通过避免“小错重罚”,为司机留出合规缓冲期,减少因处罚导致的生计危机。
另一方面,避免“以罚代管”,强化合规引导实效。此前部分地区存在“重处罚、轻整改”倾向,司机被处罚后仍可能因“想赚回罚款”继续无证接单,形成“处罚-违规-再处罚”的恶性循环。而不予处罚条款将执法重心从“罚款收缴”转向“问题整改”,如宁波要求执法人员对不予处罚的司机现场指导办证流程、协助对接平台合规审核通道,数据显示,当地适用该条款的司机后续合规率达89%,远高于被处罚司机的62%。
执行:如何避免“不予处罚”沦为监管漏洞?
为防止条款被滥用,多地已建立“界定-整改-跟踪-反馈”的全流程执行机制,核心在于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认定标准,杜绝执法随意性。杭州率先出台《网约车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对每种适用情形的具体判定指标(如“接单量不足3单”“整改时限7个工作日”)进行量化,执法人员需通过执法记录仪记录现场核查过程,上传系统后由市级监管平台复核,避免“人情执法”。厦门还开发了“合规预警系统”,司机出现轻微违规时,系统自动比对其历史合规记录、整改能力,生成“不予处罚建议”供执法人员参考。
二是明确整改要求,强化闭环管理。对适用不予处罚的司机,执法部门需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和具体措施,如“3日内完成证件补办”“5日内补传行程数据”。同时要求平台配合监管,对未按时整改的司机暂停派单权限,直至整改完成。宁波就通过“执法部门-平台”数据互通,已对127名未整改司机实现派单限制,整改完成率达100%。
三是明确信用关联,防止反复违规。虽然不予处罚不纳入行政处罚记录,但多地将其与司机信用评分挂钩。例如厦门规定,一年内累计2次适用不予处罚的司机,其平台信用分扣10分(满分100分),信用分低于80分将影响接单优先级;若出现3次及以上,则不再适用该条款,且下次违规直接按上限处罚,形成“轻微违规有缓冲、反复违规有约束” 的梯度管理。
挑战:落地过程中需破解哪些难题?
尽管条款设计注重平衡,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两类突出问题:
其一,区域标准不统一可能引发公平性争议。目前仅厦门、杭州、宁波等城市出台了明确的不予处罚清单,多数地区仍依赖执法人员自由裁量,导致同类情形在不同城市处理结果差异较大。例如同样是“证件过期3天未补办”,在杭州可能不予处罚,在部分未出台清单的城市则可能被罚款1000元,引发司机跨区域接单时的合规焦虑。
其二,平台配合度影响整改效果。部分小型平台或聚合平台对“协助整改”积极性不足,存在“执法部门要求暂停派单,平台仍悄悄派单”的情况。某聚合平台区域负责人坦言,“暂停司机派单会影响订单量,我们更倾向于让司机‘先接单、后整改’”,导致整改要求难以落地。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下一步应推动省级层面出台统一的不予处罚指导标准,减少区域差异;同时将平台配合整改情况纳入其经营资质考核,对多次不配合的平台,可暂停其新增运力或处以罚款,确保“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既不失刚性,也充满民生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