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4岁的贾明轩是内蒙古的一名初中生,老家就在科尔沁沙地南边儿,这儿一年到头没多少雨,地里的土干得裂口子,草长得稀稀拉拉,树也难栽活。
![]()
从小他就常看到治沙人和农牧民,从老远地方运水过来,扛着水桶、挑着担子一棵一棵给树浇水,又累又费水,浇不了几棵就没力气,效率特别低。
那时候他就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让干旱地方种树浇水不这么费劲,还不用花太多钱。
![]()
去年贾明轩升初中后,一开学就报了学校里专门教创造发明的社团,这个社团可对他的胃口。
社团里的老师不搞枯燥的理论灌输,反而带着大家从家里搜罗废品:空塑料瓶、旧纸箱、没用的快递盒、淘汰的小零件,全成了“宝贝”。
![]()
老师会先讲简单的科学道理,再带着大家动手改造:用塑料瓶做简易净水器,用纸箱搭小书架,甚至把旧光盘做成反光小台灯。
贾明轩越做越着迷,原来废品里藏着这么多学问,动手的同时还能学知识,这让他每天都盼着社团活动日。
![]()
今年三月,老师让大伙儿琢磨创意点子去参加一个发明比赛,贾明轩灵光一闪,把小时候的心愿说了出来:“要是有个能自动给树浇水的玩意儿,多省心啊!”
可他琢磨了好几天,脑子都快想破了,怎么也想不出实现的法子。
![]()
直到那天放学回家,妈妈正做饭,他就凑到旁边看,锅里水烧开后,锅盖内侧全是水珠,顺着往下滑,他心里突然有了头绪。
他想起来物理课老师说过冷凝的事儿:水蒸气碰到凉的物件,就会凝成水,他眼睛一亮:能不能靠这个,把空气里的水蒸气变成水,拿来浇树呀?
«——【·发明创造·】——»
![]()
想法一冒出来就赶紧动手,家里人和老师都帮着他,搜罗来钢管、没用的塑料瓶还有小风扇,叮叮当当组装出了第一版自动浇水装置。
一开始寻思让风扇往钢管底下吹空气,借着钢管的低温,让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结果一试验,压根就没水滴出来!
![]()
失败了他就拆装置,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查问题,看是风扇风力不够,还是钢管温度不够低。
为了找合适的试验地,每到周末爸爸就开车带他去30公里外的村子,那里环境和老家沙地像,结果更准。
![]()
为了不耽误进度,他常常凌晨四点就爬起来,天还黑着就跑到村里把装置埋好,赶在上课前匆匆赶回来。
下午放学也顾不上歇着,放下书包就往村里跑,去记录产水量,这么来回跑又累又费时间,可他连一句抱怨都没有,更没说过要放弃。
![]()
改了一次又一次,试了一回又一回,直到第5次试验,几个月后他终于在装置底部收集到一小瓶盖水!
之后他没放弃改良,接着捣鼓了一阵,调了零件又试效果,最后还真做出个“智能小园丁”,土壤干没干、湿没湿,它都能“感觉”到,浇不浇水全看土壤情况来。
![]()
后来贾明轩带这个发明参加了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拿了全国一等奖,还获得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资格。
可他很快犯愁:去德国的路费和住宿费,差不多够家里一年收入,他不想给爸妈添负担,说要放弃比赛。
![]()
学校知道后赶紧找他爸妈,表示孩子这么厉害,必须去,学校会全力支持!
学校只能帮着承担一部分费用,剩下的钱还没着落,于是老师主动帮着联系了许多爱心机构。
大伙儿知道这事儿后都愿意帮忙,没花多长时间就把钱凑够了,贾明轩终于能去德国参赛。
![]()
要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那在全球科创圈名气大得很,它打1948年就有了,跟另外两个发明展并称“全球三大发明展”,还是其中的领头羊。
这次展会聚集了540多个来自近30个国家地区的发明项目,不管是高校、企业还是科研机构的成果,都来这儿一较高下,竞争非常激烈。
![]()
![]()
贾明轩带着自动浇水装置,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少年的想法,最后拿下青少年组全球金奖,这奖项可相当有分量了。
贾明轩从科尔沁沙地的老家出发,一步步走到了纽伦堡的领奖台上,他用自己做的发明,实实在在帮老家破解了种树缺水浇水的麻烦。
![]()
这不仅能看出中国青少年敢想敢做、爱创新的劲儿,更说明咱们国家的孩子在科技方面有大潜力和探索热情。
«——【·树木浇水·】——»
其实内蒙古的很多地方,常年干旱少雨,空气干燥,土壤水分蒸发快,种的树容易枯死。
![]()
过去这么多年,大家只能人工运水浇树,要么用卡车拉水,要么人扛水桶,费人力物力不说,水浇下去大部分还会蒸发,浪费又低效。
后来有人试过滴灌,可滴灌要铺管道,成本高,沙地里管道还容易被埋或损坏,维护也麻烦。
![]()
贾明轩的装置就巧在利用当地条件,赤峰夏天温差可大了,白天热得人穿短袖都嫌闷,到了晚上就凉透了,才十几度。
他用的空心铁管埋在地下,地下温度比地面低很多,借着地表和地下的温度差,让空气在铁管里来回跑。
![]()
白天热空气带着水蒸气进入铁管,空气里的水蒸气碰到凉冰冰的铁管,立马变成小水珠,慢慢往下渗,刚好浇到树根上,满足树的水分需求。
而且装置能感知土壤干湿:土壤干时水分蒸发快,铁管里空气流动快,凝结的水滴就多;土壤湿时空气流动慢,水滴就少,不会泡烂树根。
![]()
用的钢管、废旧塑料瓶都是常见材料,成本低还能废物利用,特别适合干旱地区推广,既不用人费力运水,又不浪费水,大大降低了种树成本,真是聪明又实用的发明。
难怪老话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初中生心里装着家乡,靠着自己的本事搞发明、破难关,还站上了国际领奖台,这孩子真该狠狠点赞!
参考:
新华社《中国14岁少年发明树木自动浇水装置获全球金奖》2025-11-15
羊城晚报《14岁少年发明“干旱地区树木自动浇水装置”,斩获全球金奖!灵感源于观察母亲做饭》2025-11-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