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综治中心的办公区里,房东颜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困扰他近4个月的租赁纠纷终于解决。为此,当事人颜某为表达感激之情将一面印着“尽心尽力解民忧,务实高效促和谐”的锦旗,郑重递到工作人员手中,高度肯定工作人员尽责用心服务。
据了解,这场纠纷始于2017年,约定租期长达34年的山地租赁协议,因承租方突然提前退租、失联,一度让颜某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最终在综治中心“多方联络+协议确认”的精准调解下,实现了“权责清、纠纷了”。颜某与王某不仅当场握手言和,还签下调解协议书,压在两人心头的“大石头”彻底落地。
![]()
海沧街道综治中心调解现场。海沧街道综治中心供图
纠纷急,34年租期突遇退租,联系不上企业愁坏房东,时间拉回2017年,厦门某环境艺术有限公司与颜某签订场地租赁合同,承租青礁村崎山山地,用于工艺美术创作加工及仓储,双方约定租期从2017年延续至2051年,长达34年。本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却在2025年5月突生变故,该公司提出提前退租。
按照合同约定,承租方提前退租需支付违约金,还得清理现场、恢复山地原状。可让颜某没想到的是,退租提议提出后,他再想联系该公司协商细节时,却发现电话无人接、消息无回复,对方彻底“失联”。“场地里还留着不少杂物,不清理恢复,我没法再出租;找不着人,违约金和清理的事更是没着落。”
颜某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海沧街道综治中心求助。面对“企业失联、合同权责待厘清”的双重难题,海沧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多方联络+协议确认”调解方案,层层推进破解困境。
多渠道寻企,打通沟通“堵点”。工作人员深知,“找得到人”是调解的前提。他们先从颜某提供的原合同入手,梳理预留的联系方式;再通过工商登记系统查询企业最新注册信息、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同时联动青礁村村委会、辖区市场监管所,多方打听企业近期经营动态。经过3天的反复联络与核实,终于联系上了该公司的负责人,为后续调解搭建起沟通桥梁。
明权责释风险,厘清争议“焦点”。沟通渠道打通后,工作人员没有急于“劝和”,而是先“定责”—逐字拆解2017年签订的租赁合同,明确“提前退租需付违约金、清理现场”的条款,将双方权利义务逐条列清;针对颜某提出的“现场垃圾清理额外成本”,组织双方线上沟通,详细核算清理所需人力、物力费用;同时向企业负责人释明“拒不履行合同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风险及信用影响”,让双方都清楚“违约的代价”与“协商的好处”。
协商定方案,锁定执行“落点”。经过多轮沟通,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情绪。工作人员抓住时机,引导双方聚焦“实际问题解决”,考虑到企业提前退租确有客观原因,且颜某需自行承担现场恢复工作,最终促成一致意见——该公司额外支付1万元给颜某,作为垃圾清理补偿;此前缴纳的2万元押金无需退还,抵扣合同约定的违约金;颜某收到补偿款后,负责在15日内完成场地清理与原状恢复。方案确定后,工作人员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确保权责落地。
“从找不着人到签好协议,前后才用了10天!综治中心的同志没让我跑一趟冤枉路,还帮我把钱和清理的事都落实了,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颜某拿着调解协议书,和当场支付的转账凭证,脸上满是安心。
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为颜某挽回了经济损失,更避免了“长期扯皮”甚至诉讼的麻烦——这正是海沧街道综治中心“为民解忧”的生动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工作中,该中心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针对租赁纠纷、邻里矛盾等基层常见问题,用“专业找方法、耐心解难题”的态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
群众向海沧街道综治中心赠送锦旗。海沧街道综治中心供图
这起纠纷的化解,不仅是“案结事了”,更体现了海沧街道综治中心的治理成效,面对“难啃”的矛盾,不推诿、不敷衍,用“专业方法+民生温度”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既避免了诉讼对双方的时间、精力消耗,更守住了邻里间的和气;而“三步调解法”的落地,也为后续处理租赁纠纷、邻里矛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如今,这面锦旗挂在该综治中心的墙上,成了“为民服务”的生动注脚。未来,海沧街道综治中心将继续以“解民忧、化矛盾、促和谐”为目标,优化调解机制、强化资源联动,用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守护辖区每一份“小平安”。(林林 林芳 李晓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