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了解历史的人一定听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然而,当我昨天吃到一个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的瓜时,被深深的震撼了。
网络上流传的聊天记录显示,一名网友称,我同学导师被警察抓走了,是个学术诈骗犯。简历都是编的,实际上就高中毕业号称170多篇SCI,还博导,套了学校上千万的经费。
![]()
该网友表示,被抓走的导师刚来两年,是该校的首席科学家,还准备冲……啥都不说了,看聊天纪录吧:
![]()
![]()
![]()
![]()
在一篇媒体的报道中写道:该导师在1994年,年仅18岁时,以685分的陕西省理科状元成绩惊艳三秦大地。当同龄人还在憧憬大学生活时,他已坚定地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的金属热处理专业,从此与材料科学结下不解之缘。本科阶段,他师从柴惠芬教授,系统学习材料成型理论,打下了扎实的冶金学基础。
在媒体的报道中,该导师在1995年,因成绩优异转入周惠久院士门下攻读硕士。不过,周惠久院士于1999年2月去世。
![]()
目前,该导师的头衔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及材料学会/美国杰出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知名材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首席独立研究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Nano50 Awards获得者。
媒体称,25年来,该导师始终致力于纳米结构材料、亚稳材料、复合材料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创新研究和“卡脖子”攻关,聚焦纳米科技前沿。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185篇,其中国际顶刊和Top期刊影响因子前1% 115篇,他引30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350次,其中7篇论文入选《材料学报》(Acta Materialia)热点论文(Top 25 Hottest paper)。申请欧洲发明专利66项(授权48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二等奖(2013年),其他国家或省部级一等奖三项,并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6年)及教育部专家库。兼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编委、审稿人及国际学术组织主任委员。作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在国家航天、能源及纳米材料等关键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相关国际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此瓜太离谱了,作为文科生的我,是万万没有胆子冒充理工科类的专家的,因为理工科太容易漏馅了。
![]()
虽然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几十万元就可以买一个欧洲科学院院士,但我现在40多岁,就连初中的物理、化学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倘若面试官出一道大学的物理题,老夫第一关都过不了。况且在聊天纪录中,称此人仅高中毕业。
因此,我于11月17日上午分别致电该校校长办公室与研究生院办公室询问此事,但均回复:不清楚此事!
该校研究生院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记下了我的电话,称了解情况后再回复,但直到发稿时,我未得到回复。
位于华东的某科技大学虽然不是985、211,但也是一个老牌的工科类大学,按理说不应该犯此错误。当然,我希望这个瓜不是真的,具体以官方通报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