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换届马上就要到了,对于乡镇干部来说,时间真的不等人。2025年下半年,不少地方已经提前布局,为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换届做准备。
最近,有读者把自己当地单位和岗位情况发给我,想知道在这次换届中,自己有没有机会“往上走一走”。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些通用的规律,倒是可以拿出来一起聊聊。
今天这篇文章,就围绕乡镇年轻干部最关心的这件大事,谈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如果对你有帮助,那就最好不过。
一、乡镇干部的现状是怎样的?
如今能考上公务员,确实已经领先了不少人。但考上乡镇公务员,可能只算“赢了一半”。
作为体制内金字塔的底层,乡镇公务员有几个绕不开的现实:一是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二是通勤和住宿都不太方便;三是话语权不高,经常陷在形式主义的工作里;四是晋升机会少,职务和职级往上走都比较难。
![]()
具体来说:除了沿海发达地区,大多数乡镇办公条件比较简陋,食堂饭菜也简单;允许通勤的干部,得花大量时间往返县城和乡镇,而不允许“走读”的地方,可能一周才能回一次家;乡镇干部日常要和县里各个部门打交道,大量时间花在填数据、做报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因为单位级别低,多数乡镇公务员得熬十多年才有机会晋升四级主任科员,至于副镇长这样的实职岗位,晋升概率连20%都不到。
虽然每次乡镇换届,几乎都会从本地干部中提拔副科级干部,但现实是,本地干部被提拔的比例正在慢慢降低。
留给乡镇干部的机会,确实越来越少了。
二、换届之年,机会在哪里?
我之前文章里提过《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今天我们不谈干部结构,重点看看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规划纲要》里提到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六条工作原则,最后一条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工作规律,适应新时代要求,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同时,《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加大从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虽然这只是一份《意见》,里面有些内容在实际中可能被忽视,但“乡镇领导班子中必须有本地干部”这一条,基本上是各地都在执行的原则。
提拔本地干部,至少有四方面好处:一是他们更熟悉当地情况和基层工作;二是有助于提振队伍士气,激发大家干事热情;三是也能体现乡镇主要领导的用人成绩;四是符合组织鼓励干部扎根基层的用人导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录用满四年以上、是中共党员(如果进党委班子,一般要求党龄两年以上)、有过中层岗位经历、年纪相对较轻——那你被选为班子副职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乡镇干部想“往上走”,难在哪里?
乡镇是除了纪委之外,产出副科级干部最多的地方,这一点不用怀疑。
但要注意:“乡镇提拔快”和“乡镇公务员提拔快”,是两码事。
如今刚进乡镇的公务员,发展空间比十年前小了很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县直部门的副科职位数量在减少;二是晋升副科的竞争格局也变了。
早在机构改革之前,县政府职能部门多达50多个,像计生局、药监局、物价局这些单位现在都已成历史。那时候,局机关设置党组书记、局长、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副科级调研员等岗位,提拔个副科并不算太难。
同时,组织系统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副科级晋升的路径。多数人的轨迹是:从乡镇排名靠后的副职,到普通副职,再到党委副书记,之后才有机会调到县直单位做副局长,或者提拔为镇长。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是,机关党支部的入党名额也在减少,乡镇干部如果想在入职后入党,难度比以前大了不少。
一方面是核心县直单位的干部也在往下争取岗位,另一方面是符合条件的乡镇干部数量本身在减少。
没资格、没位置、没机会——这三点,正是当前乡镇干部晋升难的根本原因。
我想看到这里还可能有读者问:你说了这么多,那乡镇干部到底该如何规划?
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总结——认真解读政策,清醒分析自己,找准方向、顺势而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