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的年轻干部陈默,到青溪镇挂职副镇长那天,镇政府的人都在悄悄打量他。穿西装打领带,拎着笔记本电脑,跟镇里干部们的夹克衫、劳保鞋格格不入。有人私下议论:“又是来镀金的,待不了半年就得走。”
陈默没辩解,只是先去各个办公室 “报到”。到了农业办,他看见老主任正对着一堆报表发愁,凑过去看了眼:“您这数据统计,用 Excel 函数能快不少。” 说着就坐在电脑前,手把手教老主任做数据透视表。没半天工夫,原本要算一天的报表,一个小时就弄完了。老主任拍着他的肩膀笑:“这小伙子,有点真本事。”
镇长李刚想给陈默安排个 “轻松活”,让他负责镇里的宣传材料撰写。陈默却主动请缨:“李镇,我想跟着驻村工作队去看看,了解下实际情况。”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默每天穿着运动鞋扎进村里,帮果农记录施肥时间,跟养殖户探讨销路,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需求,连谁家的果树该剪枝、谁家的鱼塘要换水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次去大坪村,村民反映村里的柑橘熟了卖不出去,眼看着要烂在树上。村支书急得直跺脚:“往年都靠贩子来收,今年贩子压价太狠,咱们耗不起啊!” 陈默没立刻拍胸脯保证,而是先联系了市里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又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柑橘采摘的短视频,还请文旅局的同事帮忙宣传 “柑橘采摘游”。
周末的时候,真有不少城里人开车来村里摘柑橘,电商平台的订单也陆续多了起来。村民们忙着装箱发货,村支书拉着陈默的手道谢,陈默却把功劳推给大家:“是咱们的柑橘品质好,我就是搭了个桥。” 这事传开后,镇里的人对陈默改了看法,再没人说他是 “镀金的”。
![]()
挂职第三个月,镇里要建文化广场,涉及几户村民的宅基地拆迁。有户姓王的老人死活不搬,说那是祖传的老房子。镇干部去了好几次,都被老人赶了出来。李刚犯了难,陈默主动说:“我去试试。”
他没提拆迁的事,每天下班就去老人家串门,帮老人劈柴、修收音机,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聊了半个月,老人才主动问:“小陈,你是不是为广场的事来的?” 陈默点点头,拿出规划图:“王大爷,您看,广场建起来后,这里会有健身器材,孩子们能在这儿玩,您也能跟老伙计们下棋。而且我们会把老房子的木料保存好,在广场上建个小亭子,刻上咱们村的历史,让大家都记得这老房子。”
老人盯着规划图看了半天,终于松了口:“行,我搬。你这娃实在,不糊弄人。” 拆迁顺利完成,文化广场如期开工,李刚拍着陈默的肩膀说:“你这‘慢功夫’,比硬来管用多了。”
挂职期满那天,镇里的干部和村民都来送陈默。有人问他:“小陈,你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啥?” 陈默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笑着说:“不是学会了怎么做事,是明白了做事得先懂人。不摆架子,不抢风头,真心实意帮大家,这就是我在这儿的生存法则。”
车子开出镇口时,陈默回头望去,文化广场上的亭子已经初具雏形,阳光洒在上面,温暖又踏实。他知道,这段挂职经历,会成为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