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洛熙才五个月大,说好的微创小手术,怎么就再也回不来了?”11月16日,浙江宁波一位母亲的实名举报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事件要从一场“常规手术”说起。
小洛熙是一名早产儿,出生仅一百五十多天,体检时被查出心房有个小圆孔,被诊断为“心房膈肌圆孔未闭”。
![]()
接诊的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陈某某主任医师告知家属,这个问题必须马上手术,还说是个小手术,微创的,风险极低,很快就好,大概两个半小时,就能搞定。
![]()
出于对三甲妇幼医院专家的信任,也为了让孩子早日“痊愈”,家属签署了手术同意书。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手术”,会成为与女儿的永久诀别。
![]()
手术从11月15日下午开始,原计划两三个小时的流程,竟然做了七个小时,中间发生了什么,家属不知道,也没人告诉他们。后来才知道,手术过程中竟然进行了二次开胸,而这一关键操作,并未告知家属。
术后仅二十分钟,小洛熙的身体就出现了异常,医院随即展开抢救,但仍未能挽回这条幼小的生命,当晚十点多,医生宣布了孩子的死亡。
然而,病历上却赫然写着“生命体征平稳”直至宣布死亡的那一刻,这份与事实相悖的记录,让悲痛中的家属更添了几分愤怒与困惑。
家属还看到孩子遗体眼角残留着泪痕,舌头外顶,“眼角还挂着泪,嘴巴闭不牢,全身青紫。”
![]()
想到孩子术前已近十小时未进食,术后又独自承受了数小时的痛苦,悲痛欲绝。“她那么乖,从不哭闹,是不是饿着、疼着走的?”母亲的质问让无数网友动容。
其实这种圆孔未闭在医学上并不少见,二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小于五毫米的根本不用管,多数孩子到四五岁自己就长好了。医生明明知道这些,为什么非说“必须手术”?还是针对一个才五个月的婴儿?陈某某可是有二十年经验的专家,擅长“微创修复”,在当地口碑不错,怎么偏偏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接连出事?
有网友在评论中说,陈某某在2025年五六月份就曾因手术导致一名宝宝离世,当时纠纷未公开处理。
![]()
小洛熙家属对院方提出多项质疑。首先是手术时间异常延长,院方在术中未主动、如实告知家属患儿已出现危险并下达病危通知;其次是术后承诺协调的上海专家并未到场,存在欺骗行为;再者是患儿死亡后,院方领导未能及时出面沟通与安抚;最后是家属要求查看手术及抢救监控视频,院方回复“没有”。
![]()
目前,家属已在社交平台实名公开举报,要求院方对诊疗过程及患儿死亡原因给出明确解释,并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还原事实真相。家属还表示将坚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目前正在准备材料。
![]()
11月17日,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院方对此高度重视,已对医生陈某某进行调查,目前陈某某已被停诊,将配合患者家属依法维权。若涉事医生存在医疗过错,将根据相关鉴定结果依法处置,承担相关后果。
随后,宁波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该事件“属于一个比较重大的医疗医疗纠纷,委里很重视, 医院正在按照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在处理。”卫健委在积极调查此事,并与家属及院方沟通,暂未接到相关鉴定结果。
目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我们期待真相能够早日水落石出,给逝去的小生命一个交代,给悲痛的家属一丝慰藉,给社会增添一些正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