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业上演“数数抱团”!Havas盯上WPP,巨头们为何急于组队?
![]()
谁没玩过数数抱团的游戏?一群人边跑边数,数到指定数字就火速组队,慢一步没抱上的,只能站在原地尴尬观望。
2025年的全球广告业,正上演一场放大版的“数数抱团”。曾经各自为战的广告控股集团,如今要么主动找队友,要么被动被拉拢,要么在犹豫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11月15日,据AdAge、ADWEEK等权威媒体报道,法国广告集团Havas正在酝酿一笔针对英国竞争对手WPP的交易。
消息称,双方已进入“非常认真”的磋商阶段,核心焦点集中在WPP的估值评估上,Havas更倾向于收购少数股权而非全面合并。
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公司Apollo和KKR也对WPP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并非孤例,去年11月初,英国投资公司Redwheel已收购WPP5.25%的股份
今年早些时候还有消息称咨询巨头埃森哲曾考虑收购WPP。
一边是曾经的全球广告一哥WPP,一边是刚独立上市、野心勃勃的Havas,这桩尚未敲定的交易,看似意外实则必然。
它背后,是整个传统广告控股集团在AI浪潮与平台挤压下,不得不面临的生死抉择。
一、WPP:从“并购帝国”到“被猎目标”
![]()
巅峰时期的WPP,是广告行业不折不扣的“并购狂魔”。看到优质创意公司就收,发现区域市场空白就买,察觉业务品类不全就并。
靠着几十年的“滚雪球”式扩张,WPP搭建起一个覆盖创意、媒介、公关、咨询、数据、数字体验的庞杂商业帝国,长期稳坐全球广告集团头把交椅。
但时移世易,这套曾经所向披靡的模式,如今成了资本市场眼中的“包袱”。在投资者看来,WPP的结构复杂、估值偏低,很难再讲出高增长的故事。
更致命的是,WPP正面临三面夹击的困境。大客户不断收缩广告预算,投放资源越来越向Google、Meta、亚马逊等平台,以及零售媒体和品牌自建团队集中。
传统的创意、公关、媒介业务本质上还是人力密集型,客户对服务费率的压价越来越狠,想要实现高增长难如登天。
而AI、技术、数据这些未来赛道,又需要几十上百亿人民币的长期投入,WPP既没有科技公司“烧钱换估值”的底气,也缺乏快速转型的灵活性。
为了破局,新CEOCindyRose上任后推出两大动作:一是与Google签订5年总额4亿美元的AI合作大单
计划将Gemini、Veo等工具融入旗下业务,给自己贴上“AI驱动”的标签;二是邀请麦肯锡进行“战略审视”,相当于公开承认现有结构需要一场彻底的调整。
这恰恰让WPP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优质并购标的”:现金流稳定、估值处于低位、资产板块分散,既可以拆分出售,也能整体重组。
于是就出现了如今的微妙局面:英国本土机构增持抄底,Apollo、KKR等私募研究杠杆收购,就连同行Havas也主动伸出橄榄枝,探讨少数股权入股和资产切割的可能。
二、Havas:独立上市后,争当“整合者”
![]()
如果说WPP是被动等待重组的“猎物”,那么Havas就是主动出击的“猎手”。它选择在这个时点接触WPP,背后是精心布局的战略考量。
在此之前,Havas长期隶属于Vivendi集团,实控人为Bolloré家族。2024年底,Vivendi将Havas拆分独立上市
虽然控股权仍在Bolloré家族手中,但Havas获得了独立的资本运作空间和并购自主权。
独立之后的Havas,动作频频尽显野心。财务数据上,它保持着稳健的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净营收达20.02亿欧元,有机增速约2.8%,其中Q3单季有机增长3.8%,在同类控股集团中处于中上水准。
业务布局上,Havas早已开始铺垫。它与美国HorizonMedia联手组建全球媒介网络HorizonGlobal,宣称管理200亿美元媒介预算,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
技术层面,双方整合了Horizon的Blu工具与Havas的Converged.AI,打造出AI驱动的全球媒介服务体系。
管理层还频繁释放并购信号,公开表示对电通国际资产“不排除合作或收购可能”,积极寻求战略性并购机会。
Havas的目标很明确:成为AI友好、体量更大、现金流稳定的“新一代控股集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规模的快速扩张。
Omnicom以135亿美元收购IPG后,全球广告控股集团的格局即将从“BigSix”(六大集团)转变为“BigThree”(三大集团)。
第一极是合并后的Omnicom+IPG,第二极是凭借数据和技术快速崛起的阳狮集团(Publicis),剩下的一个席位,将在WPP、电通(Dentsu)和Havas之间产生。
对Havas而言,这是一场“不进则退”的竞争。要么迅速做大做强,要么永远被锁在第二梯队。因此,接触WPP成为一步关键棋。
从目前传出的消息来看,Havas并未打算全盘收购WPP,而是倾向于“少数股权+特定资产”的组合方案。
通过入股获得董事会席位和议价权,重点吸纳WPP旗下优质的媒介网络、数字体验业务或关键区域市场资产,既降低了整合风险,又能快速补强自身短板。
这种“机会主义”打法,让Havas既能靠近WPP这艘巨轮,又不用为其整体包袱负责,堪称稳扎稳打的明智之举。
三、行业变局:“抱团取暖”成唯一出路?
![]()
如果说Havas与WPP的绯闻还只是行业插曲,那么Omnicom与IPG的合并,就是引爆全球广告业重组浪潮的导火索。
这场价值135亿美元的并购,将缔造出全球收入最高的广告集团,其媒介业务体量预计将增长60%。监管层在批准时还特别附加条款
要求合并后的集团不得统一对某些媒体平台发起“广告抵制”。
这一细节足以说明,此次合并已超越普通的行业整合,成为改变行业话语权的标志性事件。它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在当前环境下,广告控股集团必须重新做大规模,才有资格在与平台、咨询公司的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放眼整个行业,巨头们的“抱团”动作早已展开。WPP正在接受麦肯锡的“战略会诊”,同时被资本和同行紧密关注;
Havas拆分上市后,先与Horizon组建合资公司,再主动接触WPP;电通则被市场反复猜测,可能出售部分国际资产以轻装上阵。
这些巨头们面临着同一个核心难题:在平台经济、零售媒体、AI工具和品牌自建团队全面崛起的时代,传统广告控股集团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抱团取暖,通过合并重组提升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广告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
2025年全球广告行业正经历结构性重组,技术驱动的整合浪潮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对传统广告集团而言,技术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成为决定行业话语权的核心筹码。而通过并购整合,既能快速补齐技术短板,又能扩大业务规模,成为它们应对行业变革的共同选择。
四、三种合作剧本,广告业格局将如何改写?
关于Havas与WPP的合作,市场上流传着多种猜想。结合双方的战略诉求和行业现状,最有可能出现三种剧本,其对行业格局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剧本1:Havas入股WPP,成为“有分量的小股东”
这是目前最有可能落地的方案。Havas出资收购WPP约10%的少数股权,获得一两席董事会席位,参与WPP的关键决策和资产重组。
对WPP而言,引入Havas作为“产业投资人”,比被私募杠杆收购要温和得多,能有效降低员工和客户的心理压力。
对Havas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在低风险前提下,试探双方的文化契合度和业务协同空间,为未来进一步合作埋下伏笔。
这种合作的上限不算太高,但下限有保障,是一种稳妥的渐进式整合。
剧本2:WPP拆分资产,Havas与私募各取所需
这也是现实可行性较高的选择。WPP将部分现金流稳定、易于定价的资产拆分出售,比如部分公关网络、特定地区的媒介业务等。
Apollo、KKR等私募更偏爱这类可分拆、能加杠杆的“现金牛”资产,而Havas则可以挑选符合自身战略需求的业务板块,比整体收购的风险和成本低得多。
这种方式下,WPP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转型为更轻、更聚焦的公司,但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组织架构调整、品牌影响力削弱等“阵痛”。
剧本3:WPP与Havas全面合并,缔造行业新巨头
这是最具话题性但现实性最低的剧本。如果双方实现全面合并,将诞生全球第二大广告控股集团,直接冲击Omnicom+IPG和阳狮集团的市场地位。
但这种方案面临多重阻碍:监管审批流程漫长,双方存在客户冲突,企业文化整合难度极大,架构重建更是需要多年时间。
而且从Bolloré家族的一贯打法来看,他们更偏好“控股+联盟+合资”的组合模式,不太可能一口吞下比自己规模大得多的WPP。
因此,全面合并更像是长期愿景,短期内很难成为现实。
结语
无论是Omnicom与IPG的合并,还是Havas与WPP的潜在合作,本质上都是传统广告帝国在时代浪潮中的自救行动。
AI技术的崛起、平台经济的挤压、客户需求的变迁,让曾经的行业规则彻底失效。传统广告控股集团很难再依靠“有机增长”讲出新故事
管理层和资本市场都在倒逼它们用更激进的方式,重写自己的存在理由。
Havas与WPP的交易最终是否落地,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关键的是,它让所有人看清了行业的未来趋势:规模效应和技术整合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抱团取暖”将是传统广告集团的必然选择。
未来几年,全球广告业的重组浪潮还将持续。BigSix变BigThree的格局逐渐清晰,行业话语权将重新分配。对广告从业者、品牌方和投资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广告业的“数数抱团”游戏还在继续,最终谁能成功组队,谁又会被淘汰出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