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社区公园里,李大爷静静地坐在长椅上,手边是他每天必喝的温开水。
最近,他心情有些低落:刚过完60岁生日,朋友聚会时大家谈起“人到老年有两个关键坎,熬过去,寿命就能延长不少”。
仿佛忽然之间,身边不少熟识的老人一过某个年岁,就频频被健康问题缠身,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享享清福,就被疾病击倒。
![]()
这个“两个坎”,到底是哪两年?真的像大家口口相传的那样,熬过去就是长寿吗?
李大爷带着疑惑预约了社区医院的健康义诊,医生的一席话让他恍然大悟:“其实,真正让人步入长寿‘快车道’的,不只是那‘两道坎’,而是我们如何度过它们,以及平时的注意细节。”
许多老人都在60岁和75岁这两个阶段迎来人生严峻考验,但更多秘密,或许你现在还不知道。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人过六十要过头一个坎,七十五又是一道坎。”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协和医院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岁和75岁是我国中老年人健康转折的两个主要节点。
第一个坎。60岁:60岁被认为是从“壮龄”步入“老龄社会”的分界点。此时,免疫力、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力量、胆固醇代谢等都出现明显下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监测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50-59岁组人群高出31.2%。
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退行性变等,也会在此阶段集中出现。
![]()
第二个坎。75岁:“七十五,一道坎。”这并非空穴来风。
来自《中国老年健康状况调查》的一项数据表明,75岁后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出现“断崖式”下滑: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严重骨折、慢阻肺、癌症高发期往往都进入高位。
75岁以上的老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比60-74岁人群高出42%-50%,失能、卧床等生活质量问题剧增。
很多人以为,随着年纪增长,身体的下坡路不可逆。但医学研究证明,“人老两坎”背后真正的难关,是机体储备能力的骤降和疾病风险的倍增。
60岁是人体生理储备大幅减少、不可逆损伤加剧的关口:此阶段动脉弹性降低、骨密度下降10%以上、基础代谢率每10年下降4-5%。免疫监视功能削弱,肿瘤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到了75岁,内脏器官衰老、血管硬化等生理变化叠加,器官“代偿”能力明显减弱。
![]()
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能引发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致命并发症。此时老年人跌倒后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竟高达20%-30%,这在年轻时几乎难以想象。
对于即将步入或已身处这“两个坎”的老人,医生据《中国老年健康指南》《国际长寿协和建议》总结,以下几点护身法不可懈怠:
关注体检,提前预警。每年一至两次全面健康体检,重点筛查心脑血管、内分泌、肿瘤、骨密度、肝肾功能等。数据统计,及早发现慢性病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23%。
科学饮食与运动,坚持才有用。建议老人饮食结构低盐低油,多摄入优质蛋白(如每日1个鸡蛋、100克深海鱼)、高膳食纤维。
![]()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门研究指出,每天摄入足量蛋白和膳食纤维,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17%。
运动应选择中低强度有氧为主(如快走、游泳、太极),每周累积150分钟以上,能有效延缓骨骼、肌肉和心肺衰老。
警惕常见但被忽略的风险。比如防跌倒、夜间行走安全、足部健康、口腔卫生等,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因跌倒、口腔疾病导致全身慢病加重的案例不少见。家庭环境要避免滑倒隐患,夜间起身需做好照明与扶手准备。
养好睡眠情绪,预防认知退化。75岁后,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会明显增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