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我注意到儿子回家时情绪明显低落——他神情紧张,沉默中带着一丝沉重。我尽力克制内心的担忧,温柔地询问:“宝贝,你看起来不太开心呢。”
“我没事,妈妈。”他简短而生硬地回答,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地面。我并没有因此气馁,再次尝试道:“或许你现在不想说话,但有时候说出来会感觉好一些。”然而,他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我的话反而让他更加抵触。尽管我外表保持冷静,内心却充满了挫败感。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深知如何帮助人们疏通心理问题,但面对自己10岁的儿子,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
![]()
我尝试运用各种技巧,展现出尽可能不评判的好奇和同情,但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他哪里不对劲,这仅仅是我的需求而已。他此刻真正需要的是空间和情感上的安全感。他会在准备好的时候与我分享,或者也许永远不会——但他需要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能随时沟通。
作为父母,我们确实应该强调情感意识,鼓励孩子谈论他们的感受,从而学会管理情绪。然而,有时我们会将培养情感意识与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相混淆。我们提问不仅是为了帮助他们,也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巨大——他们需要时间来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情绪。有时,我们的追问反而会成为一种侵扰,显得多余而令人反感。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家长,我无数次目睹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教导父母如何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情感。然而,即使面对我那敏感的儿子,如果我过分强求对话,再好的意图也可能引发挫败感。在这样的时刻,偶尔放手才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情商——即识别、理解和管理情感的能力——在自由而无压力的空间里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自然会寻求更多的独立,尤其是在处理情感方面。我们试图“倾心交谈”时,可能会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拉锯战——我们希望他们敞开心扉,但他们却想按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因此,我们要放弃控制欲,专注于与孩子的连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去培养情商。
预约咨询:+V drmxinli
电话:4008202621
![]()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强调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即目的性忽略(无目的的关注当下)。然而,那一刻的我却是有目的的:我想获取信息、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更深层的是,我的焦虑和控制欲在作祟。结果,我声音中的同情显得肤浅而虚伪,真正的共鸣能力也因此受到了损害。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追问答案。我拥抱了他,告诉他我会给他空间和时间,如果他需要我,我随时都在。
那天晚上,我们像往常一样饭后散步。并肩而行时,我们沉默无言。当我摆弄口袋时,意外发现了一块早已遗忘的糖果。我像是魔术师一样突然把它递给他。他笑了,接受了这份意外的礼物。与下午相比,他明显放松了许多。我开玩笑说后悔把仅有的一块糖果给了他,并假装要抢回来。“太迟了!”他大声喊道,带着嬉戏的步伐向前跑去。“好吧!那你就留着吧!”我朝他喊道,跟了上去,我们都笑了。我紧紧地拥抱了他,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我非常爱你。”他看着我的眼睛说:“我也爱你,妈妈。”
![]()
然后,他带着胜利的笑容宣布:“但我还是不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我停顿了一下,让他的话在我心中回荡。他似乎察觉到我还在担忧,于是翻了个白眼补充道:“但别担心。我没有受伤,也没有其他人受伤。如果是严重的事情,我会告诉你的。”
我松了一口气,感到既宽慰又平静。这并不是我需要赢得的一场战斗。养育孩子就是要关注当下、激起共鸣、保持耐心,并允许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当我们优先考虑与孩子的连接而非强迫对话时,我们就是在允许他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情感意识的个体。
最终,我意识到儿子没事,他不想分享是什么困扰了他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并保持冷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