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到年底了,忙着冲刺KPI的,不仅仅是社畜。
还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前段时间,央行公布了10月金融情况,网上媒体大多对此报喜不报忧。但在我看来,真正值得大家注意的,反而是一些差强人意的数据。
因为这些地方,已经预示了官方接下来的动作。
01
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量
远远低于去年
与房地产相关度最高的数据,莫过于住户贷款。
![]()
![]()
其中的短期贷款,一般指信用卡等消费性贷款,短期贷款减少,意味着大家的消费,变得更谨慎。
主旋律还是消费降级,主打有多少花多少,甚至有100元,只花50元。
结合另外一个数据来看———
今年前十个月,住户存款增加了11.39万亿元,而去年全年是增加14.26万亿元,基本持平。
![]()
也就是说,相较于花钱,大家还是更热衷于存钱。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尽管国家已经鼓足马力促进消费,刺激经济,但是更多人对未来收入、就业环境和经济形势,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大家为什么还能存下钱.......
再说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指房贷了。
别看数据说的是前十个月增加了1.26万亿元,感觉还行,其实跟往年比,落差还是非常明显:
去年,中长期贷款增加了2.25万亿元。今年前十个月的总贷款增量,只有去年全年一半。
哪怕是最后两个月,哼哧哼哧拼命追,全年总增量肯定是追不上去年的。
再往前翻,2023年增加2.55万亿元,2022年增加2.75万亿元,这个差距就更大了。
而中长线贷款骤降的原因,无非就那几个了:
第一,今年买房的人少了,新增贷款也就少了。
第二,买房的人可能没少那么多,只是贷款的比例减少了。譬如新一批购房者,能全款的全款,能多给一点首付就少一点贷款,拼命降低置业杠杆。
第三,楼市结构的改变,带来贷款比例的变化。例如更需要依赖贷款的刚需,少了。
反之,购买力更强的改善客、豪宅客多了。
另外,今年还新增了一批手里有拆迁款、有房票的村民,买房同样不怎么需要贷款。像黄埔,前10个月通过房票认购商品房2415套,占全区一手住宅网签量近五成!
当然了,黄埔是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但不得否认的是,在很多一二线城市,通过旧改释放的购买力,在市场上都是非常可观的。
以上三种因素,应该是共同作用于今年楼市。至于哪个占比更大,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
02
房地产一直拖后腿
还得靠政府强力托举
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更是罕见地表示:
“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的占比比较高,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的下拉作用比较明显。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之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是增长的。”
虽然,我经常说要相信国家扶助房地产的决心和手段,要有信心和耐心。但实际情况是:
今年以来,救市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既然前面措施不顶用,按理来说,官方应该要加大托底的力度。
特别是接下来这段时间,2025年马上要结束了,如果年底不冲刺一下,全年数据很难交差了。如果年底没有给市场,给买家足够的信心,到了明年第一季度的传统淡季,房地产就更难了。
基于前面说的种种,相信上层很快就会有新动作。
![]()
不过,利好大概率不会是购房或贷款方面的政策,而是通过土地出让和旧改手段刺激房地产。
例如广州,光是上周就挂牌了9宗地块,12月要出让的已知地块就有14宗!从市中心的金融城,到外围区的增城从化,全部各就各位。
能看出来,广州也是真的急了,
此外,中央也可能会跳脱房地产领域,由经济和民生层面入手,曲线救国修复楼市。
毕竟说得再多,不如钱包里有钱好使。就业改善了,收入增加了,大家自然就会消费,愿意买房。
你们觉得,最后这一个多月里,楼市能否扭转乾坤?你们认为当下的楼市,最需要什么样的刺激?
![]()
注: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本文只供参照,不构成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