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最近又上演了一出熟悉的戏码。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报告,用醒目的标题警告称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已构成“国家安全危机”。这份长达百页的文件详细列举了从稀土、锂、钴到石墨等数十种战略性矿产的进口数据,声称中国通过“非市场手段”控制全球供应链,呼吁政府采取“紧急行动”打破垄断。然而,这份报告发布时间点颇为微妙——恰逢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恶斗陷入长达43天的停摆危机,80万公务员被迫无薪工作,军事基地维修延期,连退伍军人福利发放都陷入停滞。一边是国内治理瘫痪乱象丛生,另一边却急着将矛头对准万里之外的中国,这种反差不禁让人想起伊索寓言里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
这份报告本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美国战略焦虑与政治失能的扭曲结合。 报告中反复强调中国掌控全球60%的稀土精炼能力和90%的永磁体生产,却刻意回避了三个关键事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正是美国本土企业因环境成本问题主动将稀土产业链转移至亚洲;中国经过三十年技术积累才突破低成本绿色提取技术;而美国自己坐拥全球第14的稀土储量,却因环评争议让唯一一座稀土矿挣扎二十年未能投产。
更讽刺的是,报告建议“通过补贴本土矿业和构建盟友供应链”破局,但就在文件发布同期,美国最大的锂矿项目因原住民抗议而陷入法律僵局,而号称要替代中国加工的“友岸合作”项目——比如与澳大利亚的合资企业——被爆出成本高出中国市场价三倍。当议员们在听证会上挥舞报告高呼“摆脱中国束缚”时,科罗拉多州的一座钴矿正因机械老化导致渗漏事故,污染了当地水源。这种纸上谈兵与实地困局的撕裂,让人怀疑报告起草者是否离开过华盛顿特区。
若深入剖析报告的逻辑链条,会发现其核心论点建立在危险的因果倒置之上。 作者用大量篇幅渲染中国矿产出口管制“扰乱市场”,却对过去五年美国单方面发起的半导体设备禁运、光伏组件关税、生物技术制裁只字不提。正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能源项目主任的私下吐槽:“当你用制裁大棒打乱全球技术贸易流,却指望矿产资源继续像自来水一样随意流淌,这本身就是地缘经济学的双标。”更值得玩味的是数据选择性呈现——报告突出强调美国从中国进口石墨占比100%,但忽略了中国企业其实长期向特斯拉供应低成本人造石墨,而美国唯一具备量产能力的石墨公司,其产品价格是中国的2.5倍且碳足迹高出四倍。这种“只要安全不管成本”的思维,让人联想到五角大楼花900美元买一把扳手的著名丑闻。
![]()
事实上,关键矿产困境折射的是美国产业政策的深层矛盾。 从奥巴马时代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到特朗普的《保障关键矿物安全可靠供应联邦战略》,再到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三届政府轮番推出数十份战略文件,但实际成效如何?美国唯一稀土企业MP Materials不得不将半成品运往中国加工再进口,因为本土缺乏配套的精炼设施;内华达州的锂矿项目因土地用途争议被环保组织诉讼拖延七年;而报告大力鼓吹的深海采矿技术,至今连可行性研究都没通过国会拨款委员会审核。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通过长期技术攻关将稀土分离成本降低至国际水平的1/3,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在刚果(金)、印尼等地构建多元化供应网络。当美国智库还在争论“产业政策是否背离自由市场精神”时,中国已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将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压至全球最低。这种差异本质上是对工业化规律认知的鸿沟——要么像某些议员幻想的那样靠一纸行政令重塑供应链,要么脚踏实地花十年培育从矿山到实验室的完整生态。
最值得警惕的是,报告将技术竞争恶意导向意识形态对抗。 文中37次使用“非市场行为”标签中国政策,却对美国《国防生产法》第三章授权的矿业补贴轻描淡写;强调要联合“民主国家联盟”构建排华供应链,但去年欧盟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时明确表示“不针对特定国家”;更荒谬的是,作者用整整一章论证中国矿产优势可能转化为“导弹制导系统优势”,但完全忽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自己发布的报告显示:JASSM巡航导弹的钕铁硼磁体供应商,其实早在2018年就将生产线迁到了越南。这种为了渲染威胁而不惜牵强附会的写法,与其说是战略分析,不如说是政治宣传。难怪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在社交媒体嘲讽:“按这个逻辑,我们是否该禁止中国产的磁铁?那首先得让五角大楼拆掉F-35战机上的中国造零件——当然他们不敢公布清单。”
![]()
这场闹剧暴露出美国政治精英的认知脱节:他们习惯于将中国简化为一个方便甩锅的符号,却拒绝正视自身治理体系的溃败。 当联邦停摆导致矿产许可证审批积压上万份,当犹他州的铜矿项目因部门扯皮拖延五年,当所谓“电池创新中心”因预算削减沦为PPT工程,某些政客却指望通过指责中国来掩盖无能。这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的苏联——当年它也曾抱怨西方技术封锁导致半导体落后,却绝口不提自己的计划经济如何扼杀创新。历史从不重复但总会押韵,今天华盛顿的剧本里,似乎只改换了反派角色的名字。
或许这份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无意间成了美国战略焦虑的体温计。当议员们忙着用中国威胁论掩盖停摆丑闻时,科罗拉多州的矿工正在漏水的挖掘机旁抱怨“政客们从没下过矿井”;当智库专家在空调房里撰写脱钩蓝图时,福特汽车工程师却为高价美国锂电成本犯愁。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终究不取决于它能多熟练地指责对手,而在于它有没有勇气直面自己的裂缝。 华盛顿的决策者们或许该先解决政府停摆的难题,再谈如何指挥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毕竟,连自家办公楼里的垃圾桶停摆43天后都已堆成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