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是突出于细胞表面的细胞器,主要由纤毛膜及其包裹的9+2或9+0 细胞微管所构成 (图1)。纤毛不仅具有运动功能,而且作为 “细胞天线”感知外界信号,进而调控个体发育和生理稳态。纤毛的缺陷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男性不育,内脏翻转,肾囊肿,多指症等。纤毛中的细胞微管又称轴丝微管(axonemal microtubules),是纤毛的主要结构。在纤毛发生过程中,中心粒转化为纤毛基体并锚定在细胞膜,随后组装纤毛过渡区,轴丝微管延伸并被纤毛膜包裹,最终形成纤毛。轴丝微管组装所需要的微管蛋白来自于“鞭毛内运输”介导的运输和微管蛋白扩散,但是,轴丝微管的组装是否需要调控以及如何调控扔是未解之谜。
![]()
图1.纤毛的结构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潘俊敏研究组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hlamydomonasprotein kinase MAK phosphorylates FAP256/CEP104 and regulates axonemal microtubule assembl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蛋白质激酶MAK磷酸化微管正端示踪蛋白CEP104/FAP256,进而调控轴丝微管的组装。
MAK属于RCK蛋白激酶家族,在哺乳动物中存在3个成员: ICK, MAK 和MOK;在斑马鱼中仅有一个成员MAK。有趣的是,小鼠中敲除MAK导致视觉纤毛过度延长,而双敲除MAK和ICK,视觉纤毛无法形成;相比之下,在斑马鱼中敲除MAK则导致视觉纤毛不能组装。因此,MAK和ICK如何调控纤毛的机制不详。RCK家族在衣藻中具有MAK和MOK两个成员。研究团队发现,敲除MAK,衣藻纤毛不能发生。利用微管稳定的药物紫杉醇处理mak突变体细胞,纤毛组装得到部分恢复,说明MAK调控微管的组装和稳定性。通过邻位标记,团队发现CEP104/FAP256是MAK的潜在底物。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MAK直接磷酸化CEP104/FAP256。CEP104/FAP256在纤毛顶端富集,未被磷酸化的CEP104/FAP256不能在纤毛顶端富集,纤毛再生具有缺陷。但是CEP104/FAP256的突变体在稳态时仍然具有正常的纤毛,说明MAK还有其它未知的底物。总之,该研究首次阐明了轴丝微管的组装调控机制。
![]()
图2.MAK磷酸化CEP104/FAP256调控纤毛的组装
本项工作的第一作者为张怡博士,通讯作者为潘俊敏教授,杨新佳博士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本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资助。
论文链接:
www.pnas.org/doi/10.1073/pnas.25030941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