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新媒体中心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成长记
社团名片
校园之声广播社团
每当晨曦微露或午阳正好,当熟悉的旋律在校园响起,那些温暖而清澈的声音便如春风拂过耳畔,成为青春记忆中最动人的音符。这里是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新媒体中心校园之声广播社团(以下简称“校园之声广播社团”)——一个用声音传递热爱、用行动书写成长的青春舞台。
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成立于2018年3月,现有成员50余人。多年来,社团始终坚守校园广播主阵地,在清晨或午后的校园里,成员们温暖而专业的声音已成为陪伴师生校园生活的一道熟悉风景。
难能可贵的是,社团的活力远不止在广播站内。日常的播音基本功训练、栏目内容策划、活动组织运营等,其核心力量几乎全部来自于社团成员。他们展现出极强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经常围绕校园热点和师生兴趣,让校园之声始终保持着新鲜感与吸引力。
他们的舞台随着能力的增长不断扩展。在校内各类大型文体活动中,总能看到社团成员作为主持人的沉稳身影。由他们自主策划并成功承办的校园朗诵大赛、音乐节等活动,也因其独特的创意和有序的组织,深受师生欢迎。此外,社团的文化建设同样有声有色,通过组织迎新、团建等活动,营造了团结、温馨、向上的大家庭氛围。
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社会课堂,社团成员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他们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庄重的政协会议现场,他们是彬彬有礼的礼仪志愿者;在温暖的社区里,他们是热心公益的奉献者;在专业的融媒体中心,他们是虚心求教的“实习记者”。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成员们得以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传媒工作,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是一个真正由学生当家作主、在实践中成长、在创造中闪耀的集体。他们用声音传递校园正能量,用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校团委书记余玉琳介绍,该社团被评为2023年宣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最美社团”,多名成员在近年来的市、区级评比和竞赛中获得荣誉,展现了社团作为育人平台和人才摇篮的扎实成效。
音乐节幕后的社团成员
![]()
社团成员的播音日常
师生感悟
编者按 在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每一个声音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他们或许曾因胆怯而颤抖,因生涩而彷徨,却在一次次拿起话筒、一次次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悄然蜕变。这里有指导老师眼中的点滴进步,有社员从内向到自信的真实转身,更有他们在实践中触摸世界的勇气与担当。他们用声音点亮自己,也温暖了整个校园。
于他们 我是“成长见证者”
作为校园之声广播社团的指导老师,我亲历了社团成员们在麦克风前的每一次成长:曾不敢与人对视的成员,能自信地主持校园的元旦晚会;做事马虎的成员,因负责“稿件审核”变得细致严谨......
中职生的成长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突破,但是在每天的日常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热爱与坚持。早间播报时,有成员为了不耽误上课,早早到广播站练稿;运动会期间,播音组的成员轮流守在操场,实时播报各班加油稿,声音喊哑了就含润喉糖继续;广播站里的白板上不同的笔迹写着加油鼓劲的话语,成员们用稚嫩的笔触画着一个又一个笑脸......
而作为指导老师,我更像一个“成长见证者”——见证他们用声音传递温暖,用热爱点亮校园。
□社团指导老师 朱梦婷
在话筒前 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让高一的我想象自己会成为校园之声广播社团的社长,我一定觉得那是天方夜谭。那时的我,是个在班里发言都会脸红的、再内向不过的小姑娘。
但这里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从来没有催促过我,只是耐心地给我机会,让我从最简单的“每日天气”栏目开始。那段日子,我每天最早到,反复练习那几十个字的稿子,确保万无一失,当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在校园里响起,没有出错,那一刻的成就感我现在都记得。
后来,我开始尝试排班、协调大家的空闲时间,小到准备活动物资,大到参与策划迎新广播,我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高二被大家推选为社长时,我真的很意外,这段经历让我坚信,不用刻意张扬,只要你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你的成长就会被大家看见。是校园之声广播社团这个平台,让我发现了那个藏在心底、勇敢而有力量的自己。
□社团成员 李忠雨
在实践中 我触摸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校园之声广播社团的三年,我的改变是从幕后到台前的全过程。
作为副社长,我将很多的精力花在了组织和联络上。承办校园朗诵大赛时,从最初的策划案,到联络评委、协调各班级参赛顺序,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记得在音乐节前夕,和社团成员熬到深夜核对流程,也正是一次次的历练,磨掉了我的急躁,教会我如何高效沟通、如何凝聚团队。
也正是在社团里锻炼出的胆量和能力,让我不再安于校园,去寻找更广阔的社会课堂。我开始利用寒暑假,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也去融媒体中心当过实习记者。这些经历,都源于在社团积攒的自信,它让我真正爱上了与人打交道、参与文化传播的工作。
□社团成员 唐承皓
在这里 我将热爱照进现实
刚进高中时,我对未来其实很迷茫,看到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招新,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加入,没想到这里成了我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面试时,手心里全是汗,对着话筒声音都有些发颤,但在这里没有嘲笑,只有鼓励。
学长学姐从最基础的呼吸、吐字开始带我,我才知道好声音不仅仅是天赋,更是日复一日的练习。我的第一次突破是主持元旦晚会,稿子背了无数遍,上台前腿都在抖,但当灯光打下来,听到台下同学的掌声,那种战胜自我的感觉无比美妙。
这些在社团里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底气,成了我备战对口高考最坚实的后盾。当其他同学还在迷茫专业方向时,我已经在播音模拟考试中找到了自信,最终能顺利叩开本科院校的大门,我深知是校园之声广播社团给了我最宝贵的实战经验和那份被认可的勇气。这里不是简单的兴趣小组,它是我梦想的起点,让我的热爱真真切切地照进了现实。 □社团成员 周青梦
在低谷时 给了我重新起航的勇气
高一下学期,是我处于低谷的一段时期。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种种问题让我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对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产生了退社的念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是校园之声广播社团的指导老师和学长学姐们拉了我一把,他们不是空泛地安慰我,而是用行动带着我走出来。老师找我谈心,告诉我“每个人都会有低谷,这并不可怕”。学长学姐在每次播音时都陪伴着我,一遍遍地帮我纠正发音,带我熟悉复杂的音响设备,把一些小而具体的任务交给我,让我重新找到“被需要”的感觉。给校园栏目写第一份策划案、第一次独立完成午间广播......我心底的阴霾被一点点地驱散。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收获的这份温暖和力量传递下去,我要像学长学姐帮助我一样,去发现和关心那些可能同样在迷茫的新成员,让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大家庭,让这里成为更多人可以依靠和重新起航的港湾。□社团成员 刘晨阳
校长说
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 飞
校园之声广播社团的成长与荣光,是我校“谦敏乐思,广学成才”学风的生动缩影。见证这个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创造的集体从萌芽到绽放,我备感欣慰与自豪。
我校始终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为育人目标,将社团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之声广播社团正是这一理念的鲜活实践。从播音基本功训练、栏目策划,到校园活动主持、社会志愿服务,学生全程主导参与,在实践中锤炼自主管理能力、涵养团队精神,“学生当家作主”的模式让中职生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自由发展。
学校搭建的“校园+社会”双实践平台,更为社团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无论是创意承办校园朗诵大赛、音乐节,还是走进政协提供礼仪服务、赴融媒体中心实习,学生们既用声音传递正能量,又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升专业素养、丰富学习生活、塑造健全人格,让学风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愿“校园之声”继续以声为媒传递青春力量,以爱为桥凝聚集体温暖。学校也将持续深化社团建设,为学子搭建更多成长舞台,助力每个学生在这片沃土上收获知识、锤炼本领,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特约通讯员余玉琳、记者谢婷婷)
□配文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