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想啃根鸭脖配剧,结账时差点原地去世:三根锁骨收我48,这还是零食吗?”——评论区里这条高赞留言,把2025年卤味最扎心的矛盾一次性点破:工资没涨,鸭脖却先一步实现了“财务自由”。
更扎心的是数据。三巨头上半年关掉5600家店,相当于每天醒来就有31家招牌被摘下。别以为只是疫情“后遗症”,2019年它们可是以每年净增3000家的速度疯狂复制。短短五年,风向彻底调头:上一轮融资故事是“占领每一个地铁口”,这一轮加盟商见面先互问一句:“今天你甩货了吗?”
![]()
价格才是那根最钝的刀子。2016年绝味鸭脖一斤卖19块,现在按根计价,30块只能买三根锁骨,换算下来一斤冲破90元。隔壁进口澳洲和牛M8特价时才138/斤——啃十根锁骨的钱,足够煎一块牛排发社交圈。消费者不是傻子,小红书“鸭脖替代”话题浏览量飙到2.3亿,最火教程是“麦当劳8块麦乐鸡蘸老干妈=平替卤鸭翅”,省钱又解馋。
![]()
健康焦虑也来补刀。丁香医生把三家爆款送去检测,钠含量全部爆表,100克鸭脖能干掉全天盐指标。90后、00后一边熬夜一边惜命,低卡零食年增速25%,主打“零负担”的即食鸡胸肉干、魔芋爽悄悄爬上工位抽屉。鸭脖从“快乐水”变成“罪恶源泉”,谁还愿意为它的高价买单?
![]()
渠道更是变天。电商卤味销量一半来自直播,但三巨头线上占比才两成。抖音“辣么嗨”靠一只会跳舞的辣味耳耙,30天卖出8000万,老板天天在工厂门口拍“现捞出锅”的短视频;反观传统品牌,直播间还在喊“百年老卤配方”,年轻人直接划走:配方再老,也老不过钱包的皱纹。
![]()
最惨的是加盟商。绝味5000块日营业额的黄金档口,如今跌到2000,房租、人工却纹丝不动。一位长沙老板吐槽:“同一条街,500米内三家绝味,大家比赛降价,利润薄到连鸭毛都攒不起来。”总部还在加速吸血:进货价跟着鸭肉行情水涨船高,毛利率锁死35%以上,关店潮滚雪球——上半年每月300家,比奶茶店倒闭得还勤快。
![]()
有人把锅甩给“消费降级”,但数据说得不全对。2025年零食大盘仍涨5%,只是钱流向更聪明的地方:社区团购9.9/斤的散装锁骨,单月翻三倍;便利店12.8的“迷你辣卤组合”自带一次性手套,午休就能解决嘴馋。消费者不是不花钱,而是拒绝为品牌税买单——便宜、小份、即时,才是打工人的新三好。
![]()
海外早就给出参考答案。日本7-11把炸鸡切成一口块,10元以内搞定,一年卖1亿份;美国Wingstop砸重金做App,数字优惠券把客单价拉低15%,反而带动销量涨四成;韩国bhc更卷,请BTS代言,门店变饭拍圣地,年轻人排队打卡,70%销售额来自30岁以下客群。核心只有一句:让顾客“买得起”也“晒得出”。
![]()
回到国内,想翻身得先承认现实:鸭脖的“社交货币”属性已经贬值。Z世代要的是9.9可以尝鲜、15块能拍两张照、20以内不心疼;要的是“低盐低卡”让减肥不中断;要的是直播里翻滚的现捞,而不是冷柜里谁都能买到的统一包装。谁先把价格砍回“零嘴区间”,把健康、场景、社交玩明白,谁才有机会留在牌桌。否则,再关5600家也只是开始,寒冬才刚到中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