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新闻网》引援路透社消息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周五信誓旦旦宣称,已准备好与朝鲜领导人举行私人会晤,以努力建立“富有成果的新型日朝关系”。
之前历任日本首相从未有过这般对朝表态,高市早苗怎么会突然表态希望能与朝方举行面对面会晤并达成具体结果,她这是想做什么?
![]()
然而,高市两次向朝方发出会晤请求,试图稳住这个东北亚的重要变量,最终换来的,只是对方冷冰冰的六个大字——“讨回日寇血债”。
高市早苗的算盘,在美公开表态不愿卷入东亚冲突后,彻底被打乱了。
![]()
上任不足一月,高市早苗就因涉台海的“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言论引发了巨大的外交风波,其执政能力备受质疑。此时,将公众视线转移到一个更具情感煽动性、更容易凝聚国内共识的议题上,显得尤为迫切。
“绑架问题”完美地扮演了这个角色。通过聚焦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段令人悲伤的历史,高市早苗巧妙地将日本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受害者”,自己则成了为国民讨还公道的坚定代表。
![]()
这不仅能转移民众对其外交困境的注意力,更能利用民族主义情绪,进行一场服务于内政的“政治表演”,把一个复杂的外交议题简化为一场人道主义的和平秀。
更深层次的算计,则隐藏在这张悲情牌的背后。一位美国议员曾表态“日本惹的麻烦自己解决”,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东京长期以来对“美军必然介入”的心理预期。
![]()
这条防线一旦崩塌,日本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安全战略。高市早苗的盘算变得非常现实:在所有潜在的威胁中,必须优先“稳住”那个已经拥有核力量的邻居——朝鲜。
所以,一边摆出寻求对话的和平姿态,计划用经济诱饵或某些优渥条件,换取朝鲜在未来潜在冲突中的中立。
![]()
另一边,她又在推动防卫省大力发展“反击能力”,计划部署足以覆盖朝鲜全境的远程导弹。这种“边谈边武”的策略,才是“绑架问题”这张牌背后真正的战略掩护。
它看上去是一把人道主义的钥匙,实际上却是现实主义算盘上的一颗棋子。
![]()
美化侵略历史的国家,有什么资格?
在朝鲜的话语体系里,所谓“绑架问题”根本不是一个能被单独拎出来讨论的事件,它不过是日本百年殖民罪恶总账上的一行字,是一个指向无尽罪证的索引。
朝鲜社会科学院的金英姬、尹新颖等学者们明确指出,高市早苗的主动提及,反而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来重新激活对整个殖民历史的控诉。
![]()
这桩被日本政客反复炒作的个案,与日本帝国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简直是“冰山一角”。
从强制推行“皇民化”政策,妄图磨灭整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认同。到大规模强征“慰安妇”和劳工,把无数朝鲜人的血泪当作战争机器的燃料。
![]()
再到对文化遗产的疯狂劫掠与摧毁。这些才是朝鲜民族记忆中最深刻、最无法愈合的伤痕。学者曹希胜和赵明哲等人强调,这些反人道罪行,才是日朝关系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因此,朝鲜拒绝了这种“议题切割”的逻辑。在他们看来,一个至今仍在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里频频现身的日本政客,一个至今仍在教科书中美化侵略历史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要求单独讨论某一个问题?
![]()
想要和解?可以。前提是日本必须首先对其侵略历史进行彻底清算和真诚道歉。
在高市早苗看来是一张可以交易的“牌”,在朝鲜这里,却是一段不容交易、必须清算的血泪史。
![]()
日本和朝鲜的认知冲突
双方的对话从一开始就处于完全错位的频道上。高市早苗想谈的是一个具体的“人道问题”,她和她的团队甚至可能已经准备好了用经济利益来交换的筹码。
而朝鲜听到这份提议后,却认为这是日本企图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来“勾销”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历史总账。这种试探,在他们眼中,是对整个民族苦难的亵渎。
![]()
身份的认知也完全错位了。日方试图以“绑架受害者”的身份开启对话,希望占据道德制高点。
而朝鲜则立刻掀翻了这张谈判桌,以“殖民统治受害者”的身份,用一场声势浩大的历史罪状讨论会,强行提醒世界,那个“加害者”的身份,日本从未真正改变过。
![]()
而高市早苗本人,作为长期参拜靖国神社的右翼代表,她的个人形象,更是以一种最具讽刺性的方式,坐实了朝鲜对其“加害者”身份的指控。
最终,这是一场议程的对撞。日本的议程是着眼于未来,核心是“解决当前问题,稳住未来局势”。朝鲜的议程是立足于过去,核心是“清算未尽历史,警告未来行径”。
高市早苗的团队严重低估了历史伤痕在一个民族心理上的深度与韧性,他们以为政治可以凌驾于一切,却没想到撞上了一堵由整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筑成的铜墙铁壁。
![]()
结语
高市早苗的“稳朝”计划,撞上的不是外交官,而是整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
日本若真想解决朝日关系,第一步不是政治作秀一般向朝鲜领导人发起面对面对话,而是向中国、向朝鲜韩国向所有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真诚道歉。
![]()
任何试图将历史问题工具化,搞“选择性失忆”的小聪明,任何绕过历史伤痕的政治操作,最终都可能遭遇最决绝的反弹,被历史本身强大的力量所反噬。
当“讨回日寇血债”这六个字在平壤上空回荡时,整个东亚都听见了历史的回响——有些债,无法用交易抹平;有些痛,时间也无法治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