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驾驶芯片战火再升级!
伯恩斯坦(Bernstein)10月底最新报告《中国智能驾驶芯片:L2+及以上级别的NOA细分市场竞争格局与核心供应商深度解析》指出,中国L2+及以上智能驾驶芯片市场正迎来爆发期,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16%。在这场技术+服务+成本的综合较量中,谁将最终胜出?
四类玩家全景图
专精型玩家:地平线、黑芝麻、Mobileye
AI/SoC巨头:英伟达、高通
传统车用芯片商:TI、瑞萨
车企自研:华为、特斯拉
从关键成功要素来看,专精型玩家在IP核心、SoC设计、人才吸引和客户服务四个维度表现最为均衡。
地平线技术突围之路
J6系列芯片展现了中国芯片设计能力的飞跃:
▫ J6P算力达560 TOPS,采用7nm工艺
▫ 功耗<50W,能效比优异
▫ 全面覆盖L2++到L3级应用场景
▫ 2025年实现量产装车
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从安装量数据看:
▫ 地平线在L2+市场增速领先
▫ 2025年下半年J6P开始交付,直接挑战英伟达
▫ 第三方外包市场CAGR达39%,2030年规模94亿美元
算力竞赛白热化
各厂商芯片发展路线图显示:
▫ 英伟达Thor系列最高达2000 TOPS
▫ 地平线J6P定位中高端市场
▫ 算力迭代周期缩短至2-3年
▫ 落后一代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客户结构多元化
地平线的客户拓展值得关注:
▫ 从BYD、长安等传统客户基础出发
▫ 快速拓展至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 2025年获得奇瑞、大众等国际品牌订单
成本优势构筑护城河
报告分析显示:
▫ 软硬协同优化带来30%成本优势
▫ 对15万元车型可提升净利润10-20%
▫ 更小的芯片面积降低制造成本
研发效率制胜
各厂商研发投入对比发现:
▫ 地平线年研发投入约4-5亿元
▫ Mobileye年研发投入超10亿美元
▫ 专注SoC与算法让研发更高效
未来趋势洞察
车企自研并非终极答案,规模效应下第三方仍具优势
▫ 算法与芯片协同设计成为核心竞争力
▫ 本土供应链响应速度是关键胜负手
▫ 2025是L2++市场爆发关键年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