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媒体用14.286亿这个数字敲锣打鼓时,孟买达拉维贫民窟的居民正踩着污水寻找当天的食物。联合国2023年4月的数据确实给了印度狂欢的理由——这个南亚国家终于以290万人的优势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但翻开德里街头的招聘广告,23%的青年失业率正在撕碎"人口红利"的华丽包装。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贫民窟里的"红利":当数字遇上现实
印度经济学家们兴奋地预测,2025年该国15-64岁工作人口将达9.947亿,比中国多出近千万。可他们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农村仍有1.3亿人日均生活费不足1.9美元。在班加罗尔科技园区扩建的起重机下方,是绵延数公里的铁皮窝棚,那里住着印度"最年轻劳动力"的主力军。
中国当年的人口红利建立在全民扫盲运动基础上,1949年后将文盲率从80%压到个位数。而印度2023年识字率刚跨过80%门槛,高等教育入学率却卡在28%动弹不得。更讽刺的是,当印媒吹嘘"平均年龄28岁"的优势时,中国自动化生产线正以每万人工厂配备800台机器人的速度,将人口数量游戏变成过时算术题。
![]()
image
消失的另一半红利:被囚禁的女性生产力
印度智库最爱展示的图表里,永远缺少一组关键数据:女性劳动参与率。联合国2019年统计显示,中国女性68.6%的就业率,在印度面前竟成了天文数字——后者仅有22.5%。这意味着印度所谓"人口优势"中,近半潜在劳动力被传统枷锁锁在厨房。
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策,曾让纺织厂女工成为世界工厂的齿轮。而印度北方邦的村庄里,15岁嫁人的女孩甚至不被计入劳动力统计。当上海特斯拉工厂的女工程师调试机械臂时,印度媒体吹嘘的"9亿劳动力"正在经历性别筛选——这种选择性失明,比人口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教育赤字:红利变负担的定时炸弹
印度媒体欢呼"劳动力狂潮"时,德里大学的招聘会现场正上演魔幻现实。23%的青年失业率背后,是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与仅200万个技术岗位的残酷落差。那些举着工程学位证书的年轻人,最终挤破头争夺外卖骑手职位——这一幕像极了中国警惕的"过度教育"陷阱,只是提前了二十年。
中国用三代人完成的工业化配套教育,印度试图用一代人跨越。当印媒头条炫耀"5亿青壮年"时,印度教育部的内部报告显示,38%的公立学校教师自己都通不过基础算术测试。这种断裂带上的狂欢,让人想起2000年代中国"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没有教育托底的人口,不过是统计报表上的廉价数字。
![]()
image
莫迪的难题:红利or灾难?
印度外交官在联合国高举人口第一的奖杯时,新德里的决策者清楚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中国用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速时,同步建成世界最完整工业体系;而印度在超越中国人口总量的2023年,仍在为"印度制造"计划中的手机零件关税扯皮。
当印媒标题写着"人口红利碾压中国"时,印度储备银行的警报正在闪烁:过快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正以每年1200万的速度冲击着仅能提供300万新增岗位的经济体。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孟买证券交易所庆祝人口利好的电子屏下方,睡满了找不到工作的IT专业毕业生。
这场人口竞赛从来不是数字游戏。中国用70年证明,红利=人口×(教育+产业+社会保障),而印度现在连这个公式的第一项都还没配齐。当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机械臂批量下线时,印度媒体或许该问问:你们吹嘘的"年轻劳动力",准备好和不会罢工的AI竞争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