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番言论,犹如在东亚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她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本将不惜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危机。
这番充斥着冷战思维与军事冒险主义的“战书”,其潜台词无非是:“你敢动台湾,我就敢参战!”其姿态之嚣张,仿佛昔日“帝国”幽魂附体。
紧接着,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先生在社交媒体上用日语作出了强有力回应,那句“擅自伸过来的那个肮脏的脑袋,唯有毫不犹豫地砍掉”,可谓掷地有声,道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寓意为:虽然薛总领事的“斩首”之喻,气势磅礴,彰显了不容侵犯的底线。然而,静心思之,我堂堂中华,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行事讲究分寸与格调。动不动就言“砍头”,虽显快意恩仇,却稍欠我泱泱大国的雍容气度。好比教训一个不安分的邻居,若直接取其首级,场面难免血腥,亦有失“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古训。
依鄙人浅见,对付此等跃跃欲试的“伸手”行为,更精准、更富智慧的策略,莫过于“斩断手足”。
何谓“斩断手足”?简言之,便是精准打击其干预能力,使其“不能远足”,无法将其军事力量或政治触角伸向不该去的地方。
对于某些惯于在地区事务中搬弄是非、煽风点火的力量,我们无需意图毁灭其整体存在(砍脑袋),只需废掉其兴风作浪的“手脚”——即其远程投送能力、关键军事节点、以及支撑其干预行动的同盟协作链条即可,使其明白,染指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必将付出其无法承受的代价,从而迫使其回归理性,老老实实待在自家岛上,本本分分,不再祸害区域和平。
“斩断”其伸过来的“手足”,并非绝其生路,反而是助其避免因盲目追随霸权而走向毁灭的深渊,实乃对其民族长远存续的一种“慈悲”与“救治”。
纵观历史,小国或因安守本分而得存续,或因盲目侵略而招致覆亡,教训深刻,足可为今日之鉴。
例证一:瑞士与比利时——中立保太平,卷入致灾殃。
瑞士,这个欧洲腹地的山国,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永久中立地位后,便明智地为自己“斩断”了参与欧洲列强争霸的“手足”。它不组建进攻性大军,不参与军事同盟,专心发展自身。两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几乎燃遍欧洲,瑞士却凭借其中立政策和相应的国防部署,得以幸免,国家持续繁荣稳定。
反观比利时,虽在1839年也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其战略地位被大国觊觎,自身亦未能完全隔绝于大国博弈之外。
德军为实施“施里芬计划”,无视其中立,悍然入侵,使比利时瞬间沦为修罗场,遭受巨大破坏。一守一破,两种命运,可见主动或被动地“束缚手足”、避免卷入大国冲突,对小国而言是何等重要。
例证二:波兰的三次瓜分——强出头的悲歌。
历史上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曾一度是欧洲大国,但后期国力衰退,内部混乱,却仍不甘寂寞,周旋于俄、普、奥等强邻之间,试图左右逢源甚至偶尔冒险。其结果,便是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被三个邻国三次瓜分,直至亡国长达123年。
波兰的悲剧,固然源于邻国的贪婪,但其在弱势下未能审时度势,时而表现出不切实际的扩张野心或外交冒险,未尝不是加速其灾难的原因之一。若当时的波兰贵族集团能更清醒地认知自身实力,收敛锋芒,固本培元,或可避免如此惨烈的结局。这恰似一个体弱之人,若还总想着对彪形大汉挥拳挑衅,其后果可想而知。
例证三:迦太基的覆灭——商业帝国的远征之殇。
地中海的古国迦太基,以航海与商业立国,富甲一方。它与新兴的罗马共和国争霸地中海。汉尼拔虽是天纵奇才,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插罗马腹地,取得了辉煌战术胜利。
但这漫长的远征,也极大地消耗了迦太基的国力。最终,罗马人不仅抵挡住了汉尼拔,更反过来攻入迦太基本土。
经过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这座繁华的都市被夷为平地,人民被卖为奴,文明就此断绝。
迦太基的灭亡,正是其超越自身实力范围,进行力所不及的远程军事干预,最终引火烧身的典型。若其能安心于商业发展,不与罗马争雄,或许其文明能延续更久。
例证四:夜郎自大与南越之鉴——中国历史上的启示。
我国古籍中“夜郎自大”的典故,便是对不自量力者的最佳讽刺。
偏居一隅的夜郎侯,因信息闭塞而妄自尊大,询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徒留千古笑柄。若其真因自大而对汉朝有所行动,结局必然是被“斩断手足”,甚至灭国。
再看汉初的南越国,赵佗及其后继者在大部分时间里奉行对汉称臣的政策,保持相对独立但不主动挑衅,使得南越国祚得以延续数代。而一旦后期与中央政权发生激烈冲突,便难逃被平定吞并的命运。
这些历史事例皆说明,弱势一方万不可到处伸手、随意伸手,须认清形势,收敛锋芒,实为存身之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国尤其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
芬兰在冷战期间奉行“芬兰化”政策,在对苏关系上保持谨慎,同时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最终在苏联解体后顺利融入欧洲体系。乌克兰则则不然,它在独立后摇摆不定,未能确立清晰的中立政策,最终陷入地缘政治漩涡,至今战火纷飞,国家破败,人民遭殃。
这两个前苏联邻国的不同选择及其后果,值得深思。
老子有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武力的克制使用。斩断挑衅者的手足,意在消除其危害能力;保留其首级,是给对手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既展示决心、能力,又保持克度、宽宏的做法,恰是中华战略智慧的体现。
回到高市早苗的言论与薛剑总领事的回应这话题上来。日方某些势力妄图再次将武力触及台湾问题,这无异于一种危险的“伸手”行为。
对于这些不安分的势力,只需斩断其伸向不该触碰领域的手足,使其不能再为祸地区和平即可。这既是对挑衅者的惩戒,也是对其自身的救赎。毕竟,让迷途者知返,让狂妄者清醒,让地区重回和平发展的正轨,方为文明世界的共同福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