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
带着“身份证”的13万尾赤眼鳟
奔入信安湖
看看去

11月11日上午,信安湖沙湾村青龙码头热闹非凡,13万尾体长超7cm的分子标记赤眼鳟顺着放流通道跃入湖中,银鳞闪闪的身影瞬间融入碧水。这是衢州首次开展分子标记鱼类放流活动,意味着我市水域生态修复从此告别“粗放投放”,迈入“精准监测、科学评估”的科技化新阶段。

作为杂食性淡水鱼,赤眼鳟堪称水域“清道夫”,对清除水域中过剩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具有积极作用,既能有效净化水质,又能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不仅如此,这批赤眼鳟与普通鱼苗有所不同,每一条都带着独一无二的“基因身份证”。
![]()
![]()
“分子标记技术就像给鱼儿办了张专属芯片,既能科学评估增殖放流的总体效果,也能为后续放流的鱼类品种、数量、时间提供指导。”衢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叶霆说,此次放流不仅直接补充了信安湖鱼类种群数量,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更创新采用“分子标记+长期追踪”模式,为衢州水域生态修复积累关键经验。
![]()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跟踪赤眼鳟生存状况,依托分子标记技术开展长期监测,逐步建立鱼类放流长效机制,让信安湖水质更清、生态更优。
来源:三衢客户端 柯城发布
一审:余怡婕
二审:周小明
三审:周奕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