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对外发布新版《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指南,这一修改直接禁止全球范围内使用中国生产的先进计算芯片,甚至声称中国企业在国内也不得使用自研芯片。新规一出就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这是美国进一步对华技术打压的又一个“实锤”。
![]()
美国对于技术封锁的执着也是有过多次反复,从核技术到航天技术再到如今的芯片行业,美国都采用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限制中国。在核技术方面,美国想要对中国进行彻底的技术封锁,但是中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打破了封锁,制造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在航天方面,美国禁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计划,但是中国的航天人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成功,并且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成为了世界航天体系中的一员。还有GPS系统,在导航技术上,美国也想实现垄断,但是我国自主研发了北斗系统,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封锁不仅没有阻碍我们的发展,反而成为了一种催化剂。
芯片行业的情况也差不多,早在2018年的时候,美国就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芯片出口禁令。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的芯片行业一度陷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寒冬期,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深刻的变革。有些公司开始加大投入研发力度,而大量的与之相关的高校人才也开始投身于这个行业建设中国还吸引了海外高端技术人才回国参与自主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华为等企业也有着很不错的成果表现出来,之前华为所推出的麒麟系列芯片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也是引起过不小的轰动效果的展现出了在封锁打压之下依然顽强生存发展的状态。
![]()
这些封锁措施背后,是美国对技术领域话语权的焦虑。美国历史上一直想在尖端科技上占据领导地位,核技术、芯片行业以及航天等等都是如此,从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口中就能窥探一二,他说美国不能让中国造出高端芯片来,因为这会损害到美国的技术主导权,在CNBC节目里他的言论被批评为傲慢和霸权。
骆家辉的身份和经历本身就充满着复杂性,他是华裔美国人,父亲是美陆军成员。早年他依靠良好的学习能力考入耶鲁法学院,在之后的人生中还担任过华盛顿州州长,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被任命为商务部长,后来又成为驻华大使,他的到来曾被外界解读成美国试图利用“华裔身份”来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的“身份政治”难以带来实质性的效果。
![]()
骆家辉作为驻华大使的时候,在许多场合对中国说过不友好的话,像谈及涉疆、涉藏问题时的态度等等,他的某些对华政策被美国国内鹰派觉得太“亲华”,遭到了不少批评,最后他提前离开了驻华岗位,中国的舆论基本上对他持否定态度,中国媒体把他叫做“香蕉人”,意思就是表面看起来是华人,实际上内心完全为美国服务,中国新闻网》在专栏文章里直接表明了对这种“身份政治”策略的不屑,并且暗讽美国外交手段从来都没有扎根于结果。
身份牌在骆家辉身上失败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它解决不了两个国家实实在在的利益冲突问题。美国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改变不了硬实力的竞争性,尤其是在芯片、航天这种尖端行业领域内,中国已经展现出自己的技术韧性,在最新一次的封锁手段中,美国想要对全球企业进行“封杀”,要求全世界的企业都不许使用中国的芯片,然而这项规定的可行性正在受到质疑。世界各国以及各行业的专家普遍认为,美国的干涉太过主观且脱离商业逻辑。
![]()
在全球市场上,美国想凭借霸权行为来主导技术规则,尽管短期内会对某些特定领域造成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未必完全奏效。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利益强硬态度正在不断表明高技术领域的封锁无法将中国与全球技术竞争割裂开来,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里尤其如此,中国用韧性和创新力回应着外界的各种压力。
关于芯片的封锁不仅让整个国际社会开始警惕美国的技术霸权主义,更是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去使中国更强。每一场封锁都会加速中国的资源集中和突破点,在这一点上也许正是美国所想不到的结果。中国人正在用行动表明越是被封锁就会发展得越好。一个拥有自主研发能力、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技术强国,而这也是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时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科技大国在发展中要遵循的道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