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退伍了。
身上的军装还没褪色,心里却已经一片茫然。
老家在苏北农村,家里那点地,父母身体又不好,指望不上。
部队给安排的工作,是去偏远山区的一个林场,听着就不是个好去处。
我年纪轻轻,血气方刚,总不能一辈子窝在山沟里吧。
那天,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
“小陈啊,”他点着烟,烟雾缭绕,“你这木匠手艺,在部队里可是个宝贝。”
我笑了笑,有点不好意思。
“别谦虚,”他拍拍我的肩膀,“部队的家具,多少都是你一手一脚做的,结实,又好看。”
“那都是应该的。”
“这次部队要撤编,很多地方都需要收尾,特别是营房的修缮,还有一些家具的拆卸、打包。”
他顿了顿,看着我,“你这手艺,用得上。”
“连长,您是说……”
“我意思是,你可以申请留下来,把这些收尾工作做了。”
“留下来?”我心里一动。
“对,做完这批工作,你就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介绍信,而且,部队会按规定给你一笔补助。”
补助。
介绍信。
这可是那个年代,比什么都重要。
我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如果直接回家,那点地,那点补助,够什么?
如果去林场,那日子,想想就没劲。
但如果留下来,做这收尾工作……
“这收尾工作,大概要多久?”我问。
“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年半载,看工程量。”
一年半载。
这时间不短。
但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连长,我愿意留下来。”
他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我就知道你小子有想法。”
“我就是觉得,部队培养了我这么久,不能就这么走了。”
“好!好样的!”他站起身,走到我面前,“这批工作,不轻松,但做好了,对你以后绝对有好处。”
“我知道。”
“行,那你明天就去后勤处报到,跟他们对接一下具体的工作内容。”
“谢谢连长!”
那一晚,我几乎没睡着。
脑子里全是对未来的盘算。
部队要撤编,很多东西都要清点、整理、移交。
营房的门窗,桌椅板凳,床铺,甚至是一些老旧的工具,都要修缮、打包,或者拆解。
我被分到了一个小型工程队,队里都是和我一样,因为各种原因暂时留下的战友。
队长是个老兵,姓赵,平时话不多,但手艺绝对是一绝。
他看我木匠手艺好,就让我负责了大部分木器修缮和制作的工作。
刚开始,日子确实辛苦。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到各个营房去。
营房里空荡荡的,只有风在呼呼地吹。
灰尘堆积,有些地方墙皮都脱落了。
我得先清理,然后测量,再根据情况进行修补。
冬天,手冻得像胡萝卜,拿不住刨子。
夏天,汗水浸透了衣服,黏糊糊地贴在身上。
但每次看到一件破旧的桌子被我重新打磨得光滑如新,看到一扇摇摇欲坠的窗户被我修得严丝合缝,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小陈,这椅子腿又松了,你来看看。”
“这床板裂了,还能不能用?”
“营房的门轴吱呀响,润润滑油。”
赵队长总是这样,把任务一件件交给我。
我从不推辞,也从不抱怨。
我心里清楚,这是我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一切。
不仅是木匠手艺,还有赵队长他们身上那种沉稳、踏实、不抱怨的劲儿。
“做一行,爱一行。”赵队长说过这样的话。
我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
一天,我正在营房里修理一个旧柜子,里面掉出来几张泛黄的报纸。
我随手捡起来,看到上面的日期,是1975年。
报纸上讲的都是些国家大事,还有一些地方新闻。
我一边修柜子,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
突然,一则小小的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
“XX市家具厂,招收木工,待遇优厚,欢迎有技术者前来应聘。”
XX市。
那是离我们部队驻地不远的一个大城市。
我心里猛地一跳。
家具厂?
招收木工?
待遇优厚?
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吗?
我赶紧把报纸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
这个机会,来得太及时了。
我把这事告诉了赵队长。
他听了,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说:“XX市,那地方不小,机会多,你如果真想去,就好好干,把手里的活儿都麻溜儿地做完,别留尾巴。”
“我明白。”
“你这手艺,去大城市,肯定能闯出一片天。”
赵队长的话,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我干得更卖力了。
我甚至主动要求多承担一些工作。
别人休息的时候,我还在打磨木头。
别人聊天的时候,我还在测量尺寸。
我想要尽快完成我的收尾工作,然后,带着我的手艺,去XX市闯荡。
时间一天天过去。
秋天来了,树叶开始变黄,部队里的气氛也越来越萧条。
很多战友都陆续离开了,回了家,或者去了部队安排的其他地方。
营房越来越空。
我成了少数几个留守人员之一。
每天,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营房里忙碌。
修理,打包,清点。
偶尔,会有一个负责后勤的干部来检查一下进度。
“小陈啊,辛苦你了。”
“不辛苦,应该的。”
我总是这样回答。
我的目标很明确。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
我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些家具、门窗修得更好,更持久。
我把一些边角料,巧妙地利用起来,做成了小挂件,或者给桌子腿加了垫子。
我把一些旧的木料,按照现代一些家具的样式,稍微改动了一下,让它们看起来不那么老土。
我甚至开始研究一些简单的榫卯结构。
虽然部队的家具大多是钉子和胶水做的,但我知道,榫卯才是木工的精髓。
我从部队的图书馆里,找来了几本关于木工的书籍。
在晚上,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页一页地翻阅。
那些图纸,那些讲解,让我如痴如醉。
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木工,还可以做得这么有学问,这么有艺术感。
我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如果我直接回了家,或者去了那个林场,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接触到这些。
我的命运,真的因为这“会木工”而改变了。
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我正在修补一个巨大的衣柜。
这衣柜是部队首长用的,非常陈旧,但用料实在,做工也算精细。
我一边拆卸,一边研究它的结构。
突然,我发现柜子底部有一个暗格。
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是深蓝色的,有些磨损。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翻开了。
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非常娟秀。
一看内容,竟然是关于木材的各种知识。
木材的种类,特性,如何辨别,如何处理,如何保养。
还有一些关于家具设计和制作的理念。
我越看越惊奇。
这笔记本的主人,绝对是一个对木工有着极高造诣的人。
而且,他的思想,远远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面。
笔记本里提到的一些处理木材的方法,我从未听过。
一些设计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
我感觉,这本笔记本,比我之前看过的所有书,都更有价值。
我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收好。
我想,这是部队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把衣柜修好,榫卯结构我做了改进,让它更加牢固。
柜门上的雕花,我也重新打磨了一下,让它看起来更加古朴典雅。
完成衣柜的那一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我不仅完成了一项任务,更像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时间来到了1977年的春天。
部队的撤编工作基本接近尾声。
我也完成了我手头上的所有工作。
营房里,只剩下零星的几个人,和我一起做最后的交接。
我拿着赵队长给我写的介绍信,还有那本厚厚的木工笔记本,以及部队给我的补助金。
我站在这片我生活了多年的土地上,心里百感交集。
我向赵队长和留下的战友们告别。
“小陈,以后在外头,好自为之。”赵队长拍着我的肩。
“我知道,赵队长。谢谢您。”
我踏上了前往XX市的火车。
火车轰隆隆地向前开着,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
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XX市,我来了!
我住进了一个简陋的招待所。
背着我的工具箱,手里紧紧攥着那本笔记本,我走进了XX市家具厂的大门。
厂门上挂着“XX市家具厂”的牌子,红色的油漆已经有些斑驳。
厂子里人来人往,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我找到人事科,递上了我的介绍信。
接待我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看了看我的介绍信,又看了看我。
“你就是小陈?”
“是,我叫陈东。”
“会木工?”
“是的,我会。”
“我们厂现在缺木工,不过,招人的名额不多。”
他翻了翻我的介绍信,又看了看我身上的朴素衣裳。
“你这介绍信上说,你在部队做收尾工作,待遇不错?”
“部队给了一些补助,也写了我的手艺。”
他点了点头,然后说:“行,你先去车间里,让车间主任给你看看手艺。如果行,我们再谈。”
我被带到了木工车间。
车间里弥漫着木屑的味道,刺鼻却又让我感到亲切。
各种各样的木材堆积在一起,机器在轰鸣。
车间主任是个胖胖的男人,头发有些稀疏。
他看了看我,没说话,指了指一张旧桌子。
“把这桌子腿修好,要看不出来修过的痕迹。”
我接过工具,开始工作。
我拆下松动的桌子腿,重新打磨,然后用榫卯结构固定。
整个过程,我非常专注。
我脑子里回想着笔记本里学到的知识。
我把一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
车间主任在一旁看着,一言不发。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完成了工作。
我把桌子放回原位。
车间主任走上前,仔细地看了看,又摸了摸。
“不错,”他终于开口了,“手艺可以。”
“谢谢主任。”
“你这手艺,在部队没白学。”
“我在部队学了很多。”
“行,明天你来上班吧。工资待遇,人事科会跟你谈。”
走出家具厂,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
我成功了!
我拿到了XX市家具厂的入职通知。
我终于可以在这座大城市,用我的手艺,闯出一番事业了。
我的新生活,就此开始。
在家具厂的日子,比我想象的要充实得多。
我被分配到了一个老木匠师傅的组里。
师傅姓李,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话不多,但手艺是真的好。
他看我年轻,又是个退伍军人,对我也算照顾。
“小陈啊,这刨子要这样用,才能刨得平。”
“这锯子,要稳,不能抖。”
“做家具,讲究的是一个‘精’字。”
我虚心接受,认真学习。
我发现,部队里的收尾工作,虽然辛苦,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能很快地掌握车间里的各种操作。
而且,我脑子里那本笔记本,更是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经常在晚上,拿出笔记本,研究上面的知识。
我开始尝试着,把笔记本里的一些设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比如,用更科学的方法处理木材,让家具不易变形。
比如,在设计上,加入一些更符合人体工学和美学的元素。
一开始,我的这些“新想法”,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有些老木匠觉得,我们厂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没必要改。
“年轻人,想法太多了。”
“规规矩矩做事就行了。”
但李师傅却很支持我。
“小陈,你这想法不错,可以试试。”
“多动脑子,是好事。”
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大胆地尝试。
我利用业余时间,用废弃的木料,做了一些小家具。
有的是小凳子,有的是小架子。
我把它们放在车间里,供大家使用。
慢慢地,大家开始注意到,我做的这些小东西,虽然用料普通,但设计巧妙,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有一次,厂里要为一位重要的领导做一个书柜。
要求非常高,既要实用,又要美观。
当时,大家都在犯难。
我主动请缨,把我的设计图拿了出来。
我的设计,在传统书柜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
比如,书柜的隔板可以自由调节高度,适应不同尺寸的书籍。
比如,书柜的背面,我设计了一个隐藏式的通风槽,防止书籍受潮。
厂长看了我的设计图,眼前一亮。
“小陈,你这设计,不错啊!”
“这是我根据我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需要设计的。”
“好!就按你的设计来做!”
我全身心投入到书柜的制作中。
我精选木材,一丝不苟地打磨。
每一个细节,我都力求完美。
当书柜制作完成,摆在厂长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书柜造型典雅,线条流畅,实用性也极强。
领导看到后,更是赞不绝口。
“这个书柜,做得太好了!简直是艺术品!”
从那以后,我在XX市家具厂的地位,一下子就不同了。
我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小木匠。
我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厂长给我加工资,还让我负责了一些新产品的设计工作。
我把笔记本里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应用到工作中。
我研究木材的纹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图案。
我探索新的连接方式,让家具更加牢固耐用。
我甚至开始研究一些古老的家具制作工艺,并试图将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不再住在简陋的招待所,而是住进了厂里分的单身宿舍。
我开始攒钱,想着以后买房,买车。
我甚至有了谈恋爱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认识了一个叫林晓芸的女孩。
她是XX市一家设计公司的设计师。
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设计和艺术的话题。
我发现,我们有着惊人的默契。
她欣赏我的手艺,我钦佩她的创意。
我们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林晓芸给了我很多灵感。
她带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设计世界。
她鼓励我,让我不要局限于家具厂的生产线。
“东哥,你的手艺,你的想法,可以做得更多。”
“你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室。”
“你可以设计出属于你自己的品牌。”
她的鼓励,让我心动。
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离开家具厂,自己创业。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家具厂,我旱涝保收,生活稳定。
而创业,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但看着林晓芸闪亮的眼睛,我下定了决心。
我向厂长辞职。
厂长很惋惜,但他理解我。
“小陈啊,你这孩子,有本事,有想法。”
“出去闯闯也好,但记住,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明白,厂长。”
我带着我的工具箱,还有那本珍贵的笔记本,以及我所有的积蓄,开始了我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租了一个小小的门面,挂上了“陈氏木艺”的牌子。
林晓芸也辞去了她的工作,加入了我的团队。
她负责设计,我负责制作。
我们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充满了激情。
我们接的第一单生意,是一个私人别墅的室内木艺装修。
客户的要求很高,要把整个别墅的家具,门窗,甚至是楼梯,都用实木定制。
我拿出笔记本,和林晓芸一起,设计了一整套方案。
我们用了最好的木材,最精湛的工艺。
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从测量,到设计,到制作,到安装。
我们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当工程完成的那一刻,客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简直是太棒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木艺!”
“你们的设计,太有品味了!”
“你们的手艺,真是鬼斧神工!”
这次成功,让我们在XX市声名鹊起。
“陈氏木艺”,成了高品质木艺定制的代名词。
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从一个小小门面,搬到了更大的工作室。
又从工作室,建立了自己的家具厂。
我不再是那个在部队营房里,默默修补家具的退伍小兵。
我成了“陈氏木艺”的创始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我的命运,真的因为那一年,我选择留下来做收尾工作,而彻底改变了。
是那份“会木工”的手艺,让我有了立足的根本。
是那本偶然得到的笔记本,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
是林晓芸的出现,让我有了共同奋斗的伴侣。
是那份不服输的韧劲,让我坚持了下来。
我常常会想起,76年退伍的那一天。
想起那个迷茫的我,和那个充满希望的我。
想起连长,想起赵队长,想起我在部队的点点滴滴。
是部队,给了我一切。
是那份军人的纪律和坚韧,支撑我走到了今天。
我用我的成功,证明了当初那个选择的正确。
我用我的作品,传承着木艺的精髓。
我用我的生活,诠释着奋斗的意义。
我看着窗外,XX市的夜景灯火辉煌。
我知道,我的故事,还在继续。
而这一切,都源于,76年退伍时,我选择留下,做那最后的收尾工作。
那份木匠的手艺,成了我改变命运的起点。
我常常在深夜,拿出那本泛黄的笔记本。
指尖划过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还能感受到,写下它的人,对木艺的那份热爱和执着。
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感谢他,为我留下了这份宝贵的财富。
我用这笔财富,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的辉煌。
我记得,在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资金非常紧张。
我甚至一度想放弃。
是林晓芸,她拿出她所有的积蓄,支持我。
“东哥,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行。”
她的话,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我们一起,在狭小的出租屋里,画设计图,做模型。
一起,到木材市场,挑选最好的材料。
一起,在寒冷的冬夜,点着小炉子,打磨家具。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我们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目标。
后来,我们赚到了钱,也买了房子。
我专门为林晓芸,设计了一间宽敞明亮的画室。
她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挥洒她的创意。
我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独立的木工坊。
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我收藏的珍贵木材。
我可以每天,沉浸在木头的世界里,创作出我心中最完美的艺术品。
我的家具厂,也越做越大。
我们雇佣了越来越多的工人。
我始终记得,赵队长的教诲,“做一行,爱一行”。
我要求我的工人们,都要热爱这份工作,都要精益求精。
我们不仅仅是生产家具,我们是在创造艺术。
我也会偶尔回部队看看。
部队的变化很大,很多营房都翻新了。
我找到赵队长,他已经退休了。
我们一起喝茶,聊天。
我告诉他,我现在的成就。
他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就知道,你这小子,有出息。”
“都是您当年栽培我。”
“不,是你的手艺,你的努力,你自己争气。”
他说,部队后来发展的林场,也越来越好了。
我听着,心里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始终认为,军人的情谊,是最真挚的。
我退伍的时候,部队给了我一些补助金。
我把这笔钱,全部用在了学习和创业上。
它是我改变命运的第一桶金。
我一直珍藏着那张部队给我的介绍信。
它是我军旅生涯的证明,也是我人生转折的标志。
我曾想过,要不要去找到那个写笔记本的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寻找他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接受了他的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我把他的思想,他的技艺,融入到了我自己的创作中。
我用我的作品,去影响更多的人。
我希望,我的故事,也能激励那些和我一样,出身平凡,但怀揣梦想的人。
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肯坚持,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像我一样。
我曾经,在一次行业峰会上,发表过一次演讲。
我讲了我的经历,讲了我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变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我讲了木工在我生命中的意义。
我讲了创新和坚持的重要性。
我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每一个职业,都可以创造出不凡的价值。
只要你用心去做,去热爱,去钻研。
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木工这个行业。
让更多的人,看到手艺人的价值。
我看着台下那些热烈的掌声,心里充满了感慨。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76年的夏天。
那个站在部队营房前,迷茫却又充满希望的我。
那一年,我因为会木工,选择留下。
那一年,我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的人生,就像一件精雕细琢的家具。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我的汗水和智慧。
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我的努力和坚持。
最终,它呈现出,我所期望的,最美好的模样。
我的人生,充满了“不完美”的美学。
我的语言,也曾有过“不完美”的痕迹。
我曾经,会因为激动,而说出一些略显夸张的话。
我曾经,会因为思考,而出现一些跳跃的思维。
我曾经,会因为强调,而重复一些关键的词语。
这些,都是我真实的写照。
它们构成了,最真实的我。
就像我设计的家具,它们可能不是最华丽的,但一定是最有“人情味”的。
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那些完美的公式,而是那些真诚的情感。
我的故事,也是一样。
它不完美,但它真实。
它有起伏,有波折,有意外。
它有爱,有恨,有追求。
它有汗水,有泪水,有欢笑。
它是一个普通人的,不普通的人生。
我曾在一个采访中被问到:“您认为,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笑了笑,然后说:“大概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保持好奇心,并且,永远相信,手中的工具,可以改变一切。”
我的手中,曾经是刨子、锯子、凿子。
后来,是设计图、电脑、生产线。
但万变不离其宗。
它们都是,我实现梦想的工具。
我的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木工活。
从最初的粗加工,到精细的打磨,再到最后的雕花。
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但每一步,都让我更加接近,我心中的完美。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留下,会怎么样?
或许,我会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平淡,安稳,但可能,少了些许波澜壮阔。
少了些许,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所以,我庆幸。
庆幸我当初的那个决定。
庆幸我坚持下来的毅力。
庆幸我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它们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
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永远不会停止学习的,陈东。
我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的木艺,还在传承。
我的梦想,还在飞翔。
一切,都从76年退伍的那一天开始。
那个,我选择,留下,做收尾工作的日子。
那一天,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的人生,就像一棵树。
从一颗种子,在部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然后,带着泥土的芬芳,来到大城市,茁壮成长。
开枝散叶,最终,成为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
我曾无数次,在深夜里,看着我的作品。
那些家具,那些木艺。
它们仿佛在对我诉说着,我一路走来的故事。
它们是我生命的印记。
它们是我奋斗的见证。
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生活。
我爱,我所拥有的一切。
这一切,都源于,76年,那个,会木工的,退伍兵。
那个,选择,留下,改变命运的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