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节奏也推着人跑,以前拿到本子,慢慢抠,人物前史写在心里,一句台词的起落都试来试去,现在拍摄周期压着走,片子要快,资源排得满。
人从这组赶那组,表面流程没错,里子上那点打磨少了,名头在,工作也就来了,投入的时间不够长,角色很容易被标签先行,观众看到的是一类角色不断回放,背后是一整条链条在加速。
![]()
把责任全扔给演员也不合适,演员被放在什么位置,导演怎么带,场面怎么接,剪辑把哪一段留得更长,后期的声线怎么调,这些都会把感觉往某个方向拉,个别桥段有没有被要求外放一点让剧情拱起来。
导演对这位母亲的情绪有没有一个固定取向,剪出来的段落是不是把激烈的部分连在一起,最后呈现出来的就会往“显眼”那边倾斜。
观众怎么做,挑出问题的那只手其实也是在给制作抬标准,以前有戏骨坐镇心就安了,现在看角色要看新鲜度,要看细处的起伏,要看一场戏里人物的呼吸,作品要长久留人眼前,靠名号不够,靠热度不够,还是得把人物立住,把戏做满,把信任一点点挣回来。
![]()
回到许娣,她的经验在这都能派上用场,走同类人设时不把过去的招法当作万能钥匙,从语调的高低,动作的幅度,停顿的长短,眼神背后的动机。
一点点拆,一点点装,同样一句我来了,心境不同,落点不同,可以带着愧疚的轻,带着补偿的急,带着礼貌的客套,镜头往近了放,差别就在这些细微里,敬畏感不是把劲儿往外顶,而是每次出现都有新的选择贴着人物走。
别再拿“老戏骨”当护身标签,这次挨批不是无缘无故,它像个提醒,观众的辨识在往上走,重复套路很快会被看出边界,演员真正该顾虑的不是年岁,而是准备功夫有没有做到位,过去的好成绩固然在那,眼前的场每一场还得重新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