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汉中门户明明有5大猛将把守,为何1个月被钟会轻松攻陷。
蜀汉开国以来,到钟会伐蜀,也就是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爆发,期间难道曹魏魏军没有打过蜀汉的门户汉中吗?当然有啊,而且不止一次。
![]()
公元230年,曹真伐蜀过,《三国志》记载:曹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曹真还军。但由于关中到汉中的各种山路栈道行军非常困难,再加上大雨狂下,诸葛亮蜀军在汉中也早有防备,曹真伐蜀最终失败。
公元244年,曹真的儿子曹爽也伐蜀过,《三国志》记载: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曹爽也是因为山路难行,粮草补给线太长,最终也失败了。
但为何到了公元263年,钟会伐蜀打汉中,就一个月就轻松攻陷了呢?难道说钟会运气好?遇到的行军天气好吗?难道说当时蜀汉都没有大将把守汉中门户吗?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是比较复杂的。
![]()
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蜀汉内部众将人心不齐了。
人心不齐的表现结果在于,第一:汉中门户的一个重要据点阳安关的副将蒋舒直接投降了,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蒋舒助汉中守。蒋舒恨,故开城出降。可见这个蒋舒对他的军衔权力是不满的,认为蜀汉亏待了他,导致了蒋舒报复而投降钟会了。
第二:大将军姜维被排挤到了沓中,朝中黄皓、诸葛瞻都针对他,想要剥削走姜维的兵权。这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内部麻烦,导致了姜维手里兵力越来越有限,导致了姜维长时间屯兵沓中,甚至导致了姜维不得不调整了汉中门户的整体防御部署。就是把魏延留下的“实兵诸围”的防御方针调整为了“敛兵聚谷”的防御方针,这其实也是姜维不得不为之,兵权需要集中。
第三:汉中门户各要塞5大猛将,相互不配合。把守汉中乐城的是王含(详细身份未知),把守汉中汉城的是蒋斌(蒋琬的长子),《三国志》记载: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另外,把守阳安关的两个大将:诸将傅佥(傅肜的儿子)和副将蒋舒(对职位不满)。另外,在汉中东边还有个把守黄金围的老将柳隐。《华阳国志》记载: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柳隐坚壁不动。当时汉中被钟会打的,只剩下了一个柳隐的黄金围。
![]()
![]()
由于姜维兵权被守窄,导致姜维调整汉中防御方针为了敛兵聚谷,这就导致了钟会的魏军能轻松进入汉中盆地。进入后,那就要靠阳安关、汉城和乐城挡住了,偏偏阳安关副将蒋舒反水,阳安关直接没了。
所以魏灭蜀之战,汉中门户丢得这么快,根源在于人心不齐,哪怕有5大猛将,10大猛将,不团结都是白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