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王星 刘森君
![]()
女子马拉松现场。主办方供图
深圳湾畔,“春茧”静卧。11月15日早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鸣枪开跑。
42.195公里的赛道,一半在深圳,一半在香港。
运动员从深圳湾体育中心旁出发,跑过连接深港的深圳湾大桥,在港深西部公路立交折返。海风扑面,脚步铿锵。从高楼林立的都市画卷,到海天相映的自然风光,一路尽览湾区万象。
最终,宁夏队何杰、云南队张德顺分获男、女冠军。“天气和赛道都很好。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跨海大桥上的比赛,感觉很新奇。”张德顺夺冠后表示,跨越深港的赛道设计是这次比赛一大亮点。内地、港澳选手互相鼓舞、竞争,也促进了交流和团结。
作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这场赛事的成功举办,正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跨境奔跑,如何通关?答案是:不用停,一口气跑通深港。
![]()
移民管理警察对赛道进行巡查监管,保障赛事顺畅举办。赖咏摄
常规情况下,旅客经深圳湾口岸过关,得提前办证、刷脸核验。流程虽然高效,对分秒必争的运动员来说,仍显繁琐。
本场比赛中,口岸即赛道。“前置查验”让运动员“无感通关”。
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湾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孙娇娇介绍,查验区移至赛事起点,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参赛人员、赛事保障人员可提前办理边防检查手续,确保通过口岸时无需停留。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跑过口岸,无需出示证件,也不用片刻停留。高清摄像头自动捕捉人脸信息,实时比对参赛资料,核验在奔跑中“秒级”完成。
![]()
男子马拉松现场。主办方供图
十五运会期间,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超3000人,规模空前。一系列通关创新举措,不只为赛事,更为大湾区人员流动积累经验。
据介绍,赛事筹备过程中建立起深港联合指挥体系,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协同,双方团队紧密无间,展现出深港“一家亲”深厚情谊与强大合力。
一场跨境马拉松,也是一次压力测试。
智慧通关、安保续接、监管互认、部门协同……每一项,都在检验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色。“全运经验”,正为粤港澳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探索新路。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综合赛事。“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写下新注脚。
如今,大湾区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1小时生活圈”已经成型。“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以及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化政策,让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入粤观赛旅游更轻松。近期推出的“粤车南下”措施,也进一步方便广东居民跟着赛事去旅游。
“沿着马拉松赛事的路线,我们可以看到深港融合、创新创业的发展成色。”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南山赛区委员会主任李小宁介绍,赛道途经的深圳科技园里,坐落着不少港资企业、港交所上市公司。
路线附近还有一座虚拟大学园,香港大学等8所香港高校设立了产学研基地,成为深港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带动技术创新的示范案例。
![]()
深圳市民在路旁为选手击鼓加油。主办方供图
更深层次的融合,正借由十五运会的契机加速推进。
在深圳光明区,香港赛马会参与指导国际马术中心建设,以马术为桥梁,打开深港产业协作、人文交流的新窗口。
今年10月,粤港澳三地联合发布新一批27项“湾区标准”。其中,龙舟竞赛与活动中心的建设规范,让散落河涌的无数龙舟对接全运标准,为十五运会前后龙舟活动中心建设提供指引。大型活动志愿服务规范,让三地志愿服务有了共同的指引。
赛场之外,城市的互动早已升温。
“同心同行,深港共骑”活动中,两地青年重温东江水滋养深港的历史。深圳首届“人民杯”体育嘉年华上,420名深港澳青年同场竞技。不少港澳青年志愿者也来到深圳,与内地伙伴一起进行实战演练,热情专业、默契十足。
全运哨响,湾区齐呼。粤港澳大湾区正以体育为媒,为更高水平协同发展,铺就一条坚实的跑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