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中国医科大学等),在国际营养与健康权威期刊 《Advances in Nutrition》(IF:9.2) 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 + 孟德尔随机化的大型研究。
这项分析整合了70项研究、281万(2810410)名60岁以上的受试者,并进一步用基因层面的方法验证可能的因果关系,重点探讨:老年体重(包括过瘦、超重、肥胖)与认知下降/痴呆风险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科学联系?
![]()
我们这一代人有个很深的执念:瘦,就是健康。谁瘦谁精干,谁胖谁“不中用”。
但问题来了:在60岁以后,这条规则变得更复杂,甚至在部分结果上看起来像是“反转”,来自中国研究团队刚做完的一项超大规模研究结果是:老年太瘦,认知下降风险真的更高。
一、281万人的数据告诉我们:老年人,别太瘦了
先把关键结果说白:老年人别太瘦,真的不是一句玩笑。
研究分三类人:
1、过瘦(BMI<18.5)
2、正常
3、超重
4、肥胖
结果非常清楚
1、过瘦:认知受损风险 ↑29%
2、超重:风险 ↓13%
3、肥胖:风险 ↓12%
你没看错:老年人胖一点,认知问题反而少;瘦下来,不一定是好事;这不是某个小样本组,而是281万人的总和,所以权威性还是很大的。
二、为什么60岁以后,瘦反而危险?身体的“规则”变了
老年人的身体不是“变小号的成年版”,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物系统。老年太瘦=风险上升,原因论文里提了三条线索。
线索 1:认知下降可能先于体重下降出现
论文引用证据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在表现出记忆下降之前,往往先“悄悄变瘦”。
这至少说明,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很可能是大脑功能先出了问题,体重随后下降,而不一定是“瘦本身”先发动攻击
所以当你看见老人突然瘦了:那可能是脑在求救。
线索 2:老年需要“储备”而不是“克制”
论文讨论中提出一个重要假说:在老年阶段,略胖可能意味着更好的营养摄入和更有利的激素环境,这些因素在其他研究中已被证明与认知功能相关。
所以,年轻人是“控制风险”,老年人是“抵御风险”。体重,就是抵御风险的一个“缓冲区”。
线索 3:老人“瘦着瘦着就虚了”,不是一句俗话,是生物学
肌肉减少、食欲下降、慢性炎症、吸收变差,这些都是老年常态。
瘦到一定程度,就是把身体撑着的那些“梁柱”拆掉。
三、胖一点,是不是能保护大脑?基因层面的答案比你想得更复杂
那胖一点,是不是就更不容易痴呆?说实话:不能这样讲。
这篇论文它不仅看观察数据,还看了基因层面的因果关系(MR)。基因不会骗人,MR 给了三条重要信息。
1、遗传上更胖一点 → 认知受损风险更低
BMI、腰围、体脂率、腰臀比,全都方向一致,这是很强的证据。
2、但它对“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没有因果保护
MR 没有发现胖与 AD/痴呆的因果关系。
重点来了:
胖不帮你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它只和“轻度认知受损 / 认知功能”有关。
换句话说:至少在目前的证据里,我们不能把“胖”当作预防痴呆和 AD 的保护伞,但在老年阶段,“过瘦”确实更像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风险信号。
四、非常关键!这些结论只适用于老年人,不适用于中年人
论文明确说,这些结论只适用于60岁以后。
作者自己指出:
中年肥胖仍然是未来痴呆的风险因素(Lancet 2024),这项研究的样本都是 60 岁以上。
所以策略非常清晰:
中年阶段: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仍然非常重要;
老年阶段:相比盯着减重,更需要警惕无故变瘦。
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最佳策略完全不同。
生命科学最大的误区就是把不同年龄的身体当成同一种机器。
五、普通家庭怎么做?三条最实用、最不容易错的建议
1、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很危险
如果在短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内)出现明显、非刻意的体重下降,确实值得提高警觉——多项研究提示,体重减轻可能在认知障碍、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之前就已经开始。
家庭行动:给老人准备一个体重表,每周一次,有波动立刻留意。
2、老人不要节食式减肥
只要你看到这些行为,要立刻阻止:
我晚饭不吃了
肉我不敢吃
主食要少吃
我胖了要瘦一点
年轻人的饮食策略,到了老年就变成了“自削防御力”。
3、老人的目标不是“轻”,而是“稳”
从这篇研究的结果来看,在老年阶段,处于“超重”乃至“肥胖”这个 BMI 分类的人,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反而更低。
所以真正的目标应该是:不突然瘦,不快速掉肌肉,吃得下,走得动。
六、真正值得反思的:我们一直误解了“老年健康”的标准
坦白讲,看完这篇论文,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其实一直在用错位的标尺,衡量一群完全不同生理状态的人。
我们习惯把老年人想象成一个“打了折扣的成年人”:吃得少一点、动得慢一点、睡得短一点,好像只是“旧了”,不是“变了”。
于是我们把年轻时那套“减脂、控重、塑形”的逻辑,原封不动地套在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体上。问题在这里:这篇研究其实在提醒我们,老年身体,不是“未老先衰版的你”,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状态。
年轻的时候,身体的任务是:扩张能力,压制风险。
所以你会听到:
体重要控制
腰围要压下去
热量要算清楚
那时候,脂肪更多的时候,是额外负担。
但老年身体的任务变了:维持底线,守住功能。在这个阶段,脂肪、肌肉、营养,不再只是“多不多”的问题,而是“还能撑多久”的问题。
瘦,不再等于“干净利落”,而可能意味着:
没有多余的储备
经不起一次急性病
一点点认知滑坡就足以击穿整个人的生活能力
所以我认为这篇论文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一句“胖点好还是瘦点好”,而在于它逼着我们承认一个事实——健康,从来不是一个一生通吃的公式,而是一条需要随着年龄重写的函数。
如果说中年健康的关键词是:
“少一点”——少脂肪、少糖、少熬夜、少冒险;
那老年健康的关键词,可能应该是:
“多一点”——多营养、多储备、多耐受、多余地。
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与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医疗、诊断或用药建议,不可替代专业医生的个体化判断。文中涉及的研究多为观察性数据/动物实验/早期研究,结论仍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如需就诊或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与专业医师。
来源:Lu D, Ji X, An Y, Liu H, Zheng G, Liu Y, Yang H, Zhao Y, Zhao L, Xia Y. The Associations of General, Central, Visceral Obesity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Adv Nutr. 2025 Nov 3:100550. doi: 10.1016/j.advnut.2025.10055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19277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