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见完三国驻台代表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丽文真正将两岸关系的底牌露出来了,不仅打脸赖清德,更打脸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派
郑丽文这次讲话,讲得不绕弯、也不留情。
在刚见完三国驻台代表、转身面对媒体时,她把话说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直接——台湾要安全,唯一的办法不是拼军备,是接受“一个中国”的现实。
这句话一出,不仅让赖清德的“抗中保台”路线显得尴尬,也让国民党内部那些还在模糊转圈的反对派,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她这次发声选了一个相当有分量的场合,三国驻代表刚落座,郑丽文立刻把自己的核心观点摊在了桌面上:台湾要保命,得靠“和平对话”,而不是“GDP 3%的军费”。
她明确反对赖清德提出的加大军费计划,认为那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更关键的是,她提出“一个中国可以保台湾”,这句话不仅打破了绿营话语的垄断,也把国民党长久以来的模糊政策线一次性清晰化。
她接受《日经亚洲》的采访,就是看准了这是一个对外也对内的通道。对外,是回应美日对台政策的疑虑;对内,是回应岛内越来越多的质疑与焦虑。
郑丽文知道,选民不再对“抗中神话”买账,也不再盲信“外援兜底”的幻想。
她要做的,是把这些真实感受转化成政治语言,让和平诉求走进主流视野。
她还讲了一句很直接的话:“既然台湾言论自由,那为什么可以讲‘独’,不可以讲‘统’?”
这句反问背后,是对民进党双标操作的直接挑战。
大家都知道,岛内对统一的声音几乎被压到谷,而民进党对“台独”言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偏颇,在郑丽文的质问下,被公开摆上了台面。
她对军费的质疑也有账可算,2023年,台湾军费增长了47%,但经济增速却只有2-3%。赖清德还要把军费拉到GDP的3%,很多人心里都知道这笔账根本不划算。
不仅如此,美军对台军售的交付也频频拖延。像F-16V战机,原定2024年交机,现在被推迟到2027年。靠外援保安全,已经成了纸上谈兵。
郑丽文的发声,也是在给国民党开刀。她不是在对民进党喊话,是在对自己人清场。
为了让国民党重新站稳立场,她推动了新一轮的党内整合。张荣恭、萧旭岑这些明确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人物被提拔上来,形成了“深蓝+本土”的派系共治格局。
她要终结国民党长期以来对于“一中”问题的模糊表述,让选民不再分不清蓝绿在两岸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整顿党内,是为了重新赢回民意。今年的民调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民众支持郑丽文的路线,而国民党的整体支持率也开始回温。
以往“亲美不如民进党,反中又不如民进党”的尴尬位置,在她手里开始被打破。她在做的,是把国民党从“跟着民进党后面跑”的状态,拉回到“自己有主张”的位置上。
国际社会也在看,美国和日本对她“降低军费”的主张持观望态度,担心会影响“第一岛链”的战略部署,而大陆方面则对她坚持“九二共识”表示肯定。
郑丽文的策略,是不让台湾变成谁的“提款机”。她要让台湾人知道,战略自主不是口号,是要靠谈判、靠自己的判断去争取的。
她的这番布局,不仅是岛内选战的筹码,也在给国民党争取在中美博弈中的发言权。
当然,她面前也不是没有阻力。绿营会继续把她贴上“卖台”标签,党内也有声音在担心她“走太快”。
但郑丽文并不退缩,她知道,只有把路线走清楚,才能让民众看得明白、选得明确。
她现在手里没有行政资源,但她有话语权和议题设置能力。如果2026年地方选举能证明“和平牌”是可以动员群众的,她就有可能积累足够的政治资本,影响2028年的政党轮替。
更重要的是,她这次讲话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选票本身,是在于把“统一言论”拉回了公共讨论的舞台。这是岛内政治语境中的一次标志性转折。
长期以来,谈统一就是“自爆”,讲和平就被扣帽子。但郑丽文这一次,把这些禁忌一个个捅破。
她不是在抢民进党的风头,是在重构整个岛内的政治底层逻辑。对岛内来说,这是一次迟到的清醒;对整个地区来说,这或许是打开新局的起点。
这场发声不是偶然,是策划已久的战略爆破。郑丽文不只是讲话,是在重构议题、重塑政党、重估风险。她的话既是对赖清德路线的否定,也是对模糊路线长期失效的终结。
她没有喊口号,只是把现实摊开。
她没有高调叫板,只是把底牌亮明。
而这一回,民众听见的,不再是模糊的承诺,是清晰的选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