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2岁男孩会厌炎窒息死亡!医生:奶奶无知,其实孙子早向她求救

0
分享至

“奶奶,我喉咙好难受,怎么喘不过气来了……”这是小宇(化名)在家里反复低声求助的话语。那个下午,阳光灿烂,老城区的住宅里,本该传来孩子的欢笑。可没想到,顷刻之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在家人面前戛然而止。

会厌炎,一个被视作“普通喉咙痛”的疾病,竟如此猝不及防地将12岁的孩子从家人身边带走。



小宇的奶奶,在事后泪如雨下:“我以为是感冒,不就是多咳两声嘛,喝点热水就好了,怎么会……怎么会突然就……”这句迟到的追悔,让无数家长心头一紧。

孩子的“喉咙不舒服”,真的仅仅是小问题吗?为什么会厌炎可以短短几小时内致命?他到底还给过哪些求救信号?大人们忽视的那个“看似普通”的症状,你们认出来了吗?

医生在急诊复盘时一针见血:“很多中老年人,尤其是和孙辈相依为命的老人,还没学会识别这种危急信号。其实孩子早就把‘求救信息’递给了大人。”

这个悲剧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医学常识空白?12岁这个年纪,为何会厌炎如此高危?今天,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健康的真相。



在很多家庭,会厌炎的威胁常常被低估。实际上,会厌炎是会厌部的急性炎症,最典型的并发症就是气道迅速堵塞,形成急性窒息。

据中华预防医学会2022年流行病学报告,12岁以下青少年因急性感染导致会厌炎的发生率,在呼吸道急症中高达11.4%。

医生强调,儿童呼吸道结构本就较成人狭窄,一旦发生水肿,气道闭合只需数分钟。

一项涉及561名儿童的北京协和医院回顾性研究发现,80%以上的猝死病例都在发病后6小时内发生,且多与家长最初的误判有关。



多数人容易把会厌炎当成感冒,尤其是在疾病初期只有嗓子疼、低烧、轻微声音改变时,极其容易忽视。但“咽喉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三联症出现就是红色警报。

会厌就像“气管门口的守门员”,一旦肿胀,“门”被堵住,氧气无法进入,后果何其严重!其实,小宇在第一次“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时,就已经用力敲响了健康的警钟。

呼吸带有喘鸣声、说话含混、流口水、坐着头前倾——这些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气道堵塞的典型暗号。

小宇的例子绝非个案。

最新《中国急性会厌炎临床观察大数据》显示,约67%的家长在孩子出现持续性喉咙痛与发热时,将其归因于普通感冒或咽炎,延误就医。



为什么会厌炎进展如此迅猛?医生指出,会厌部位血管丰富,细菌感染时水肿来得极快。临床上从“说不清→喘气费力→嘴唇发青→昏迷”只需2-6小时,尤以5-13岁儿童为高发年龄段。

在南京儿童医院近三年监测的275例儿童急性感染性会厌炎中,30%因家人缺乏常识、拖延送医结果抢救不及。家属“大意”背后,其实是医学知识的短板。

此外,一些老人习惯用传统“热水冲一冲”“含凉茶润喉”等土方法,反而加速水肿,极端情况下,吸入性气道阻塞导致窒息几率高达14.7%。



小宇的奶奶万万没想到,孙子最后难以启齿的“我真的快喘不过气”已不是矫情,而是心力衰竭前的最终挣扎。

与其事后悔恨,不如提前掌握科学识别与急救措施:

学会识别典型表现。除了高热、咽喉痛、声音发哑,如果发现呼吸有杂音(如喘鸣)、流口水(吞咽困难)、张口坐着呼吸、神情异常焦虑不安,务必高度警惕。

早就医不犹豫。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说不清或高烧不退,尤其是2-13岁孩子,原则上应立即送当地有耳鼻喉科或儿科急救资质的医院,且首选平卧位运输,避免刺激。

家庭应急准备。家长(尤其是祖辈)应提前熟悉急诊流程、了解本地开设24小时耳鼻喉或儿科急诊的医院联系方式,关键时刻至少比“喝口热水”等土法多争取黄金抢救5-10分钟。



科学预防感染。春夏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坚持勤洗手,避免病原传播,规范接种疫苗(如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疫苗),可极大降低发病率。

反复教育家庭成员。不以成人标准看待孩子求助,而要相信孩子的身体信号。一旦孩子明确反复诉说“呼吸不舒服”,即使无其他明显症状,也该重视到底。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泰国国王给中国送上大礼,想要的中国也给了,美国彻底失去东盟?

泰国国王给中国送上大礼,想要的中国也给了,美国彻底失去东盟?

近史博览
2025-11-16 23:15:27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翰林涛涛
2025-11-16 17:03:32
天气预报丨明天更冷!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1℃ 后天起多云转晴

天气预报丨明天更冷!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1℃ 后天起多云转晴

上游新闻
2025-11-17 17:18:11
瑜伽裤玩出微喇新花样,舒适与时尚并存,小姐姐小麦色皮肤很耐看

瑜伽裤玩出微喇新花样,舒适与时尚并存,小姐姐小麦色皮肤很耐看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6 11:05:36
穷人过冬,根本维持不住基本的体面。

穷人过冬,根本维持不住基本的体面。

诗词中国
2025-11-11 20:01:36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央小北
2025-11-17 16:02:39
2004年,蒋方良最后一次露脸照片,头发花白,随身携带氧气袋

2004年,蒋方良最后一次露脸照片,头发花白,随身携带氧气袋

历史龙元阁
2025-11-17 17:30:11
霍尊宣布复出,前女友陈露紧跟发博: 又买热搜,那我也借个东风!

霍尊宣布复出,前女友陈露紧跟发博: 又买热搜,那我也借个东风!

玖宇维
2025-11-17 21:25:53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钧言堂
2025-11-15 21:29:43
火药味渐浓,中国到底想干什么?

火药味渐浓,中国到底想干什么?

谈芯说科技
2025-11-17 09:12:06
同样三房太太,霍英东的规矩有多狠?严禁二房三房合影,子女不准碰生意,大房赢麻了

同样三房太太,霍英东的规矩有多狠?严禁二房三房合影,子女不准碰生意,大房赢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7 12:46:52
曾全世界仅剩一株!警卫日夜看守,我国将种子送上太空只为拯救它

曾全世界仅剩一株!警卫日夜看守,我国将种子送上太空只为拯救它

北纬的咖啡豆
2025-11-06 10:21:28
一觉醒来激活失效!Windows用户炸锅:用了这么久的“永久”竟是骗局?

一觉醒来激活失效!Windows用户炸锅:用了这么久的“永久”竟是骗局?

我不叫阿哏
2025-11-17 02:06:28
去了一次上海和平饭店,我才明白什么叫“贫穷限制了想象”!

去了一次上海和平饭店,我才明白什么叫“贫穷限制了想象”!

诗意世界
2025-11-05 22:33:13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霹雳炮
2025-10-17 21:31:29
陈思诚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导播把镜头切到了佟丽娅,她礼貌满分

陈思诚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导播把镜头切到了佟丽娅,她礼貌满分

五四观娱
2025-11-16 00:06:06
陈梦和王曼昱分别复制了张怡宁的传奇,孙颖莎呢?张继科一语中的

陈梦和王曼昱分别复制了张怡宁的传奇,孙颖莎呢?张继科一语中的

姜大叔侃球
2025-11-17 16:40:55
两个小药丸儿,一个助硬,一个延时长,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

两个小药丸儿,一个助硬,一个延时长,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

中医陈旺医生
2025-11-14 10:43:05
2025-11-17 23:08:49
李遝手工制作
李遝手工制作
专注拍摄回忆童年微喜剧~~
1014文章数 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时尚
本地
艺术

教育要闻

“汉语桥”选手们接力演唱周深《小美满》, 一起倾听中文之美 #世界中文大会

数码要闻

小米Poco Pad M1平板参数曝光,有望近期开售

50+姐姐秋冬穿对赢麻了!别硬凹少女感,3个技巧穿出显贵感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