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60岁的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在公园练着太极。近两个月来,他总觉得嗓子里有异物,总以为是“咽炎又犯了”。
他换过多种含片,也喝了几包润喉茶,但症状却丝毫没有改善。直到有一天,李大爷突然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家人这才催他去了医院。
在耳鼻喉科门诊,医生听过李大爷的描述后,面色变得凝重,请他做了详细的喉镜检查。让全家诧异的是,竟然查出早期喉癌。李大爷和家人都很困惑,“一直以为就是小毛病,怎么会变成大问题?”
![]()
其实,这并不是罕见案例。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2万人新发喉癌,其中约六成患者早期都被误当作普通咽炎延误了诊治,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
你有没有想过,反复的咽喉不适,究竟只是“炎症”,还是隐藏着更大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喉癌与咽炎的关键区别,以及身体出现哪些信号时,应当立刻提高警惕。
很多人对喉咽部的疼痛、异物感都习以为常。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大约36.8%存在慢性咽炎史,常把新出现的不适归咎于老毛病作祟。
但权威数据显示,反复拖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中华耳鼻咽喉科分会2023年指南提醒:
![]()
持续2周以上的声音嘶哑、长期异物感、咽部疼痛,若无明显感染症状,应考虑肿瘤的可能。
喉癌早期多表现为“假咽炎”,尤其好发于长期吸烟、饮酒、有粉尘暴露史的人群。部分患者首发症状极其隐匿,仅有轻微喉部不适,极易被忽视。
科学机制上,喉癌病灶一般起源于喉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长期慢性刺激(吸烟、嗜酒、反复咽喉炎症)可使细胞异常增殖并发生癌变。它和普通炎症不同,最大的危险在于:早期几乎无痛或低痛感,不易被察觉。
数据显示,早期喉癌五年生存率可高达83.4%,而晚期仅剩约37.9%。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反复强调,喉部持续异常切不可大意。
![]()
很多患者和家属总以为“咽炎多喝水、含片就好”,结果耽误了时间。那么,哪些症状是“普通咽炎”和“喉癌”的分水岭?医生总结,身体出现下面6大异常,建议尽快就医排查:
声音持续嘶哑超过2周:普通咽炎的声音变化通常在7-10天内即可缓解,若超过2周反复无明显好转,尤其是伴随嗓音低沉、发音困难,要高度警惕。
咽喉部异物感、梗阻感:长期感觉嗓子像卡了东西,有咽不下去、总想清嗓的冲动,甚至影响进食,这并非典型咽炎表现,警惕局部肿块可能。
咳嗽但伴血丝或血痰:偶尔喉咙痒咳两下并不罕见,但若有反复咳血痰(哪怕极少量),务必提高警觉,及时就医。
![]()
吞咽疼痛、呼吸费力:喉癌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甚至吸气时有喘鸣或呼吸变重,这已不是普通炎症“咽痛”可比。
颈部可触及肿块或淋巴结肿大:普通咽炎极少引起颈部淋巴肿大。若发现颈侧、下颌边缘出现硬结或肿块,特别警示。
![]()
感觉食物、液体易呛咳进气管:吞咽功能改变,进食时容易呛咳或“误入气管”,提示喉部功能受损。
尤其提醒:第3种症状“咳血丝”是极易被误判、但临床非常关键的信号!许多中老年人误以为“血管脆、牙龈出血”,其实是癌变早期的典型表现之一。
研究表明,成年人反复无明确原因的“咳血”发生率,与喉癌的相关性较强,约有16.4%的喉癌患者首发就是咳血,不可掉以轻心。
![]()
很多人担心,喉癌是不是“发现就晚了”?其实,早期喉癌通过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关键是定期体检、关注警示信号,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生建议,日常可从以下几方面自检与防护:
定期耳鼻喉健康检查
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最新临床报告指出,定期进行咽喉镜筛查,有助于提前发现70%以上的早期病变。尤其是高危人群(吸烟、喝酒、家族肿瘤史、长期粉尘暴露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专科检查。
戒烟限酒,杜绝慢性刺激
吸烟者患喉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7-10倍,长期大量饮酒同样显著增加风险。如无法彻底戒除,可逐步减少,每天饮酒量严控在国家推荐安全线以下。
![]()
出现异常症状及时求医
不要自行用药、拖延病情。若出现上述6类异常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建议优先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不要迷信民间偏方,以免延误诊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