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公众普遍将肺癌与吸烟紧密关联。然而最新医学研究提醒,存在另一个独立且影响显著的风险因素——肺癌家族史,尤其值得非吸烟人群高度关注。
一项来自我国台湾省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实施科学的早期筛查策略可显著提升肺癌早期发现率。该研究特别指出,家族中若存在多位肺癌患者,或母系亲属有肺癌史,筛查的意义更为突出。研究人员同时指出,这一发现仍有待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遗传因素是此类风险的重要基础。如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患有肺癌,个体可能携带肺癌易感基因。研究将家族史分为单一家族史(家族中有一位肺癌患者)和多重家族史(家族中有两位或以上肺癌患者)两类。结果发现,多重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最高,其肺癌检出率是单一史人群的两倍以上。更令人警惕的是,在从不吸烟但有多重家族史的成员中,肺癌检出率高达9.4%。
低剂量螺旋CT(LDCT)作为国际公认的肺癌早筛手段,能够以较低辐射剂量生成肺部高清三维图像,精准识别X光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
研究同时强调持续筛查的重要性。初期三年内,LDCT发现的肺癌中超过80%属早期阶段,通过手术治愈机会大;而三年后发现的病例晚期比例显著上升,且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在首次筛查时仅显示微小或良性结节。这提示单次筛查不足以排除长期风险,建立规律随访机制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发现是,母系肺癌史带来的风险显著高于父系。有母系家族史个体的患病风险为普通人群的4至5倍,这一发现在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湖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医生黎小兵博士建议,公众应更新对肺癌高危人群的认知:具有肺癌家族史,特别是多重家族史或母系家族史的非吸烟者与年轻人,应主动将自身纳入高风险范畴进行健康管理。LDCT筛查应作为一项长期健康投资,而非一次性检查。
就诊时主动、详尽地向医生陈述家族癌症史,是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的关键依据。尽管筛查无法改变遗传背景,但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早期治疗窗口。了解家族史,特别是母系亲属健康史,并与专业医生共同制定筛查计划,已成为现代肺癌防治的重要一环。
(通讯员 张苑苑 编辑 王芷珏 编审 朱兵 杨新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