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今年“国际肺癌日”前夕,肺癌患者关爱项目在上海启动并传来消息:随着肺癌药物研发不断深入、诊疗理念与技术不断突破,患者正在迎来一场具有变革意义的改变,中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至30%左右,稳步迈向“早期可治愈、中晚期可高质量长生存”新阶段。
为了给处于困境中的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支持,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2017年发起“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项目,该项目秉持“支持患者跨越五年生存期、实现健康长生存”的目标,致力于从疾病教育、康复管理、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社会价值等多维度为患者提供全病程慢病化管理的支持。今年,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阿斯利康中国参与支持的“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项目再度开启,在线上打造了一个集权威科普、医患互动、病友支持为一体的肺癌患者关爱专区。与此同时,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举办公益徒步活动,呼吁全社会关爱肺癌患者,携手助力他们走向新生。
近年来,中国在提升肺癌总生存期(OS)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08-2021年间,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OS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从2008-2010年的18.7%上升至2019-2021年的32.1%。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陈昶谈到,“五年生存率“是临床上评估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其背后是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延长,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长度与生活质量,“我们相信这个延长对患者来说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生存的希望与人生的新起点。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份关爱中,携手助力肺癌患者拥有更长的生存时间与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圆桌环节,医学专家就“肺癌患者高质量长生存”的话题进行深度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教授谈到,“当前,肺癌虽仍稳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榜首,但随着诊疗水平进步,其死亡率正稳步降低,患者的总生存期也得以不断延长。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新靶点不断被发现,肺癌在靶向治疗下的希望愈来愈大,肺癌患者能迈向高质量长生存。”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任胜祥教授站在临床角度呼吁肺癌患者早诊早筛,“早诊早筛对于肺癌患者有较大获益。随着创新疗法进步,不同分型、阶段的肺癌患者也能共同迈向更长生存。”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胡学飞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许亚萍教授分别从外科角度和放疗角度展现肺癌诊疗进步对患者的获益,助力患者提升五年生存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