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业绩低迷的永辉超市(601933.SH)再遭管理层减持。
11月11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90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若按公告当日收盘价4.74元/股计算,这笔减持计划预计可套现约4.3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就在这项减持计划公布的前4天,永辉超市副总裁罗雯霞刚刚完成了一笔顶格减持,套现约49.89万元。更早之前的7月,重要股东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也完成1.14亿股减持,不再是公司5%以上持股股东。
高管与重要股东的接连离场,背后是永辉超市持续承压的业绩表现。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2.21%,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7.1亿元。其中,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4.69亿元。
为扭转困局,永辉超市启动“胖东来化”调改,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永辉超市累计关闭门店325家。其中,第三季度净关店102家,仅新开2家。全国450家门店中已有222家完成调改开业。
高管接连减持
在业绩低迷的背景下,永辉超市管理层连续抛出减持计划。
11月11日,永辉超市公告称,公司收到董事长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告知函,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907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该减持计划自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进行。
11月14日收盘,永辉超市报收4.64元/股,据此粗略计算,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本轮减持执行完毕后将套现约4.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永辉超市12.75亿股,占比14.05%。目前,张轩松为永辉超市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董事,持有该公司8.72%股份。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董事长外,永辉超市管理层减持动作不断。就在不久前的11月7日,永辉超市披露了公司副总裁罗雯霞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截至11月7日,罗雯霞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10.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012%,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按照4.59元/股的价格计算,罗雯霞此次减持涉及总金额约49.89万元。
而在更早的7月,永辉超市重要股东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也完成了1.14亿股的减持。本次减持完成后,该股东持股比例为1.6791%,不再是公司5%以上持股股东。
前三季亏损扩大至7.1亿
在高管频繁减持的背后,是永辉超市作为曾经的中国商超龙头企业已连续多年陷入亏损困境。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收424.34亿元,同比下降22.21%;归母净利润亏损7.10亿元。上年同期,其归母净利润亏损7786.57万元。其中,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69亿元。
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从2021年—2024年,永辉超市累计亏损超95亿元。加上2025年前三季度的7.10亿元亏损,近五年累计亏损超102亿元。
永辉超市将业绩下滑归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加剧与消费习惯变迁,消费者对购物体验和商品品质的要求提升,导致公司客流与客单双双下滑;另一方面是门店优化调改带来的短期冲击,在对潜力门店改造和淘汰尾部门店的过程中,同店销售与门店数量均出现下滑。
为应对经营困境,永辉超市近年来不得不采取大规模关店策略。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永辉超市累计关闭门店325家。其中,第三季度净关店102家,仅新开2家。2023年底,其门店数为1000家,2024年底为775家。
目前,永辉超市仍在持续关闭亏损门店。11月初,据相关媒体报道,永辉超市罗湖太阳广场店、南山来福士广场店发布公告称,两店将于11月16日正式停止营业。这两家店均位于深圳的核心商圈。
全国222家门店完成调改开业
面对持续亏损的业绩泥沼,永辉超市于2024年5月正式启动“胖东来化”调改,试图复制标杆模式突围。同年6月,胖东来帮扶的首座调改门店开业,此后自主调改与外力帮扶并行推进,从商品结构、卖场动线到服务标准、员工待遇展开全面革新,一场声势浩大的转型随之铺开。
这场“胖改”的关键推手是名创优品。2024年9月,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2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叶国富亲自挂帅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直言“不调改就是死路一条”,立下2026年完成全部门店改造的军令状。
截至2025年9月30日,永辉超市全国450家门店中已有222家完成调改开业,进度接近半数。永辉超市曾表示,2026年春节前调改门店将突破300家。
但激进调改背后是高昂的成本。永辉超市副总裁王守诚曾公开透露,永辉单店的调改投入介于500万至800万元之间,部分规模较小的店面费用为300万元。
永辉超市近期发布的资金募集公告显示,其拟投资55.97亿元用于298家门店的升级改造项目,照此计算,永辉单店调改成本达1800多万元。
巨额投入让资金链更加紧张。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末,永辉超市货币资金仅余33.58亿元,总负债达281.3亿元,资产负债率逼近89%。股权质押风险同样凸显,截至2025年6月底,永辉超市21.85%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法人为叶国富的广东骏才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已质押18.68亿股公司股份,占其全部持股的70%,占总股本的20.58%。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这些调改后的门店的营业额和客流量较之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外界对永辉超市的调改也不乏质疑声音,从实际效果来看,永辉超市的“胖改”转型之路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2024年11月份,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不少网友发帖对永辉超市的个别调改店进行吐槽:员工完全不理人,装熟食装好了就酷酷地摆在柜台上;商品“含胖量”并不高;动线不清晰,定价偏高等问题突出。
对此,业内专家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称,“胖东来的高成本模式依托区域垄断地位和高毛利支撑,而永辉深陷行业竞争与持续亏损,此时强行复制无异于给失血病人再抽血。高投入未能转化为可持续盈利,管理层动荡与战略适配性不足进一步加剧困境,永辉的‘抄作业’自救之路,仍需破解成本、成效与资金的三重枷锁。”
视觉中国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