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便利店比超市更贵,为啥老百姓反而都爱去,大多数人都中招了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我一直觉得,现代都市人的消费选择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逻辑,比如便利店,明明知道同款可乐超市卖3块,这里要5块,同款面包超市便宜1块5。
我们却还是一次次绕开超市,钻进楼下的便利店,这不是单纯的懒,更不是不会算账,反而藏着一套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价值逻辑。
![]()
为什么我们愿意为这份贵买单,便利店到底靠什么,成了都市生活里离不开的存在?
不是买商品,是买不等待的确定性
很多人觉得便利店在卖溢价商品,其实从本质上就理解错了,超市和便利店,从来就不是同一类生意,满足的是完全不同的需求。
超市更像家庭的后备仓库,解决的是计划性消费,周末花半天时间逛一圈,把一周的蔬菜、粮油、卫生纸都囤齐,核心竞争力是全和便宜,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
但便利店不一样,它瞄准的是那些突发的、急需的、不能等的需求,这种需求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加班到凌晨一点,胃里空荡荡,此刻需要的不是性价比高的晚餐。
而是立刻能吃到的热气腾腾的食物,早上赶地铁眼看要迟到,手里缺的不是便宜的早餐,而是不用排队、拿了就能走的便捷。
这些场景里,消费者买单的从来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即时满足的解决方案,刘润老师提到的机会成本,恰恰能解释这份选择的合理性。
假设一个月薪1万的白领,时薪大概60块钱。为了省2块钱的可乐差价,要花15分钟走到超市,5分钟找商品、排队结账,总共20分钟。
![]()
看似省了2块钱,实则付出了20块钱的时间成本,这笔账其实很不划算,而便利店就在楼下,1分钟就能完成购买,多花2块钱,却换来了20分钟的自由时间,可以用来回复工作消息,也可以多睡一会儿,本质上是用小钱买回了更宝贵的时间资产。
便利比便宜更值钱
人的决策逻辑,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感性,面对几块钱的小额消费,大脑不会做复杂的成本计算,而是会走启发式决策的捷径,方便=值得,现在能拿到=划算。
这背后,是两个心理学效应在起作用,比如心理账户,我们的心里其实有多个隐形钱包,对待不同钱包的态度天差地别,去超市买菜、买米,用的是生活必需账户。
![]()
这个账户对价格极度敏感,我们会货比三家,计算单价,甚至为了几毛钱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牌,但在便利店消费时,动用的是即时需求账户或者说应急账户。
凌晨加班饿到头晕时,买关东煮的钱就来自这个账户,它的唯一目标是立刻解决问题,此刻能吃到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多花几块钱的成本,价格敏感度自然降到最低。
第二个是延迟折扣,简单说,就是人类天生讨厌等待,对当下的满足看得比未来的好处更重。让你在现在拿到8分的东西和等10分钟拿到10分的东西之间做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前者。
便利店提供的正是这种即时满足:渴了马上能喝到水,饿了立刻能吃到热食,急着用创可贴马上能买到,这种不用等的快乐,足以抵消多付几块钱的轻微不适。
![]()
而反过来,为了省2块钱要多走20分钟的痛苦,早就盖过了省钱的愉悦,我们的选择,从来都是心理层面的理性权衡。
便利店早已不是卖东西的店
如果便利店只靠近和快,早就被外卖平台、社区团购取代了,它真正的护城河,是把自己进化成了社区生活的解决方案中心,通过精准布局,填满了超市覆盖不到的所有需求缝隙。
![]()
比如时间缝隙的填补,超市大多晚上10点就关门,但生活的需求从不分时段,深夜加班的白领、凌晨赶火车的旅人、通宵看球的球迷、突发胃痛需要买止痛药的人。
这些深夜的需求,都被便利店的24小时营业稳稳接住,那盏深夜里亮着的灯,不只是一个店铺的招牌,更像城市里的应急灯,给需要的人提供即时的便利和安全感。
还有空间缝隙的覆盖,超市通常开在商圈或大型社区旁,辐射范围广但距离远,而便利店的选址逻辑,是5分钟步行圈,写字楼大堂、地铁口、小区楼下、医院门口。
哪里有人流,哪里有即时需求,它就开在哪里,写字楼楼下的便利店,主打白领的早餐、下午茶和加班餐,地铁口的便利店,聚焦通勤族的应急需求。
![]()
小区楼下的便利店,解决的是家里突然缺酱油、没电池、断了卫生纸的尴尬,把便利做到了极致,最核心的是服务缝隙的挖掘,现在的便利店,早就不只是卖商品了。
代收快递、打印文件、借充电宝、充话费,这些便民服务成了核心引流手段,有些便利店还能买演唱会门票、缴水电费、代收洗衣物,甚至提供简单的复印、拍照服务。
这些服务让便利店和消费者的链接变得高频:你可能一周只买一次饮料,但一周要收3次快递,你可能很少吃便利店的盒饭,但经常需要打印文件。
每次取快递、打印资料时,顺手买一瓶水、一包零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些服务把便利店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离不开的基础设施。
![]()
结语
说到底,便利店的贵,从来不是不合理的溢价,而是对效率和便利的合理定价,超市用便宜换走了你的时间,让你为了性价比付出通勤、排队的成本。
而便利店用稍高的价格,帮你买回了时间、即时满足和生活确定性,这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交换,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越来越宝贵的时代,996的工作节奏、碎片化的生活状态。
让每个人都在无形中惜时如金,我们不再愿意为了省几块钱,浪费几十分钟的时间,也不再愿意为了追求性价比,忍受等待的煎熬。
![]()
便利店卖的从来不是5块钱的可乐,而是渴了立刻能喝到的解决方案,不是12块钱的关东煮,而是加班深夜的一份热气腾腾的慰藉。
下次再走进便利店,不必为多花的2块钱纠结,你不是在为贵价商品买单,而是在为自己的时间、便利和当下的快乐投资。
![]()
把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家人、留给工作、留给自己喜欢的事,这份价值,远比几块钱的差价更珍贵,这不是不会算账,恰恰是最懂生活的精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