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艺术之笔,绘工程蓝图。这十年,唐雯老师把时光都浸在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深耕里。
初登讲坛时,她带着对专业的热忱与几分忐忑,一边啃下工程技术的硬核知识,一边琢磨如何让艺术审美自然融入课堂。为了讲透 “工程与艺术的交叉点”,她跑遍多个装饰项目现场,收集真实案例,课后反复打磨教案,把抽象的设计原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实践逻辑。
如今的她,早已褪去青涩。聊起装饰工程的节点细节,她能精准拆解技术要点;谈及空间美学的创意表达,她又能跳出刻板框架,给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方案。十年沉淀,她不仅吃透了专业领域的 “工程骨架” 与 “艺术肌理”,更在教学中摸索出独特的融合之道——让技术落地有章法,让艺术表达有根基,成为学生眼中“既懂工程严谨,又懂美学浪漫” 的引路人。
![]()
唐雯与金煌装饰公司设计总监共同带领学生学习装饰工艺
![]()
唐雯带领学生以桃源木雕为元素进行装饰创意设计
守建筑初心,育一方英才
唐雯老师以“德技并修”谱写育人华章,在教育的第一线,总有那么一些师者,他们以理想为蓝图,以热爱为基石,默默构筑着行业的未来。建筑专业的唐雯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坚守“建筑初心”的育人匠师。她始终将“德技并修”奉为专业教学的根本导向,致力于培养既掌握精湛技艺、又怀揣职业操守的新生代建筑装饰人才。
筑牢底线,《建筑构造与识图》中的“生命防线”
在看似枯燥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唐老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反复强调:“图纸上的每一条线,都是未来建筑中关乎人民居住健康与安全的‘生命线’。”通过案例教学与严格训练,她将“严守规范”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心中,为他们职业生涯筑牢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安全防线。
激发创新,《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里的“美学与绿色”
而在《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课堂上,唐老师则化身为创新思维的引导者。她构建了“认知-理解-运用”的三阶教学路径,带领学生从熟识材料规格特性,走向深度调研与创新应用。她引导学生走进市场、接触工地,亲身感受本土建材的温度与绿色建材的潜力,并鼓励他们从用户需求出发,在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中,去思考、去创造新材料应用的无限可能。
接轨产业,《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下的“文脉与技艺”
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这门课上,唐雯大胆地将课堂搬进了业主家中、企业展厅和项目工地。在这“行走的课堂”里,学生不仅锻炼了扎实的岗位适配能力,更在唐老师的启发下,学会了用设计的眼光审视脚下的土地。她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挖掘区域文化特色,让“本土文脉的传承、空间美学的延续、装饰技艺的升级”成为他们自觉的追求,为行业注入兼具匠心与人文情怀的新鲜血液。
![]()
唐雯带领学生在西洞庭紫湾集建区调研学习
在教书育人之外,唐雯老师亦在科研与社会服务领域积极践行高校教师的责任。其科研工作紧扣行业前沿,主导的装配式装修研究获市级立项;她更将专业知识带往田间地头,通过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乡村建设规划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智识支持。
从一张图纸的规范,到一种材料的创新,再到一方文脉的传承,唐雯老师的教学之路,是一条清晰的“德技并修”育人路径。她以课程为基石,以实践为阶梯,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建造,更引导他们思考为谁建造、为何建造,真正培养出了一批批懂技术、有情怀、敢创新的“一方英才”,为建筑装饰行业的未来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来源:指尖新闻
记者:刘玺东
编辑:邱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