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近年来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尤其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证实tDCS对多种精神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那么,tDCS到底靠不靠谱?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又如何呢?
![]()
经颅电刺激,到底是什么?
提到“电刺激”,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电影里夸张的治疗场景,难免心里打鼓:这会不会很痛?会不会伤脑子?
其实,经颅电刺激完全是另一回事。它是用微弱电流“激活”大脑的情绪管理区。通过在头皮上施加两个或多个电极产生微弱的直流电(通常1~2mA,最高不宜超过4mA),来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改善相关精神疾病的症状。
大多数人治疗过程中不会有疼痛感,意识完全清醒,结束后也可以正常工作、学习。
tDCS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如何?
抑郁症
抑郁症治疗中,tDCS的价值已得到充分验证。
基于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专家共识指出,tDCS 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改善抑郁症状;若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既能降低抑郁评分,还能提高症状缓解率,是更优的治疗选择。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25版》也明确提到,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tDCS辅助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症状。
另外,一项tDCS联合认知情绪训练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发现,tDCS与认知情绪训练的联合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在6周后具有显著的抗抑郁疗效。
可见,无论是作为独立治疗手段,还是联合药物、心理治疗,tDCS 对抑郁症都展现出明确的治疗价值,尤其适合药物或心理治疗效果不佳、不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人群。
精神分裂症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tDCS的辅助治疗价值已得到明确验证。
专家共识指出,tDC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意志减退)及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且增加治疗的疗程和频次,可能会让疗效更显著。而对患者工作记忆的改善可能在治疗后数周显现(A级证据)。
除此之外,《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25版》还明确提到,tDCS辅助治疗幻听有效。不过疗效可能会受抗精神病药剂量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通常抗精神病药剂量较低、认知受损程度较低的患者,改善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tDCS 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的头皮不适,但会自行缓解,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也不会加重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
焦虑症、强迫症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项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定症状(如焦虑障碍的紧张担忧、强迫症的反复强迫思维/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闪回噩梦)和一般焦虑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
更值得关注的是,tDCS的改善效果可持续长达一个月,这对需要长期缓解症状的患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干预方式。
此外,tDCS的疗效不会受治疗次数、电流强度、治疗时长或阳极靶点位置等参数的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治疗方案的灵活性更高,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无需严格限定统一标准。
失眠
在《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指出,经颅电刺激可作为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有效补充,尤其适用于药物不耐受,或心理治疗难以坚持的患者朋友。
经颅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神经调控技术,为多种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辅助方向,其疗效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和权威指南的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tDCS 通常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由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制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