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前几天,一位朋友来找我聊天。他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过去三年一路狂奔,融资、扩张、招人、打仗,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就在上个月,公司突然遭遇政策变动,核心业务被叫停,团队士气低落,投资人也开始施压。他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眼神疲惫,语气焦灼:“何老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我看着他,心里一阵感慨。其实,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错的,只是“太执着于相”——执着于成功的相、增长的相、外界认可的相。而一旦执着于“相”,心就容易乱,路就容易偏,人就容易苦。
这让我想起《金刚经》里那句著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很多人以为这是在否定现实,其实不然。它真正想说的是:世间万物,包括成败、得失、荣辱、顺逆,都是暂时的、流动的、无常的。如果你把它们当成永恒不变的“真相”去抓取、去固守,就会陷入痛苦。
“不着相”,不是消极躺平,而是看清本质后的从容。
我们常常把“成功”当作一个固定的模样:必须年入百万、必须上市敲钟、必须被人仰望。于是拼命追逐那个“相”,却忘了成功本身,其实是无数个选择、行动和偶然交织的结果。当你执着于那个“相”,你就会焦虑、比较、恐惧失败;而当你放下对“相”的执念,专注于当下该做的事,反而更容易接近真正的成功。
举个例子。很多创业者问我:“何老师#优质好文激励计划#,现在这个赛道还能不能做?”我通常反问:“你是因为相信这件事值得做才进入的,还是因为看到别人赚钱才进来的?”如果是后者,那你已经“着相”了——你追逐的是“赚钱”这个相,而不是事情本身的逻辑和价值。一旦市场波动、风口转向,你的信念就会崩塌。
而那些真正走得远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或资源最多的,而是最“不着相”的。他们知道,所谓风口,不过是阶段性共识;所谓失败,不过是反馈信息。他们不会因为一时顺利就得意忘形,也不会因为暂时受挫就全盘否定自己。他们像水一样,随形就势,却始终朝着大海的方向流动。
“不着相”,也是一种对关系的智慧。
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期待对方“应该”怎样:应该理解我、应该支持我、应该永远爱我。这些“应该”,其实都是我们心中构建的“相”。当现实与这个相不符时,我们就感到受伤、愤怒、失望。
但真实的关系,从来不是按剧本演出的。每个人都在变化,情绪会起伏,认知会迭代,需求会转移。如果我们执着于那个“理想伴侣”的相,就会不断试图改造对方,最终两败俱伤。而“不着相”的人,懂得接纳对方的真实状态,也允许自己在关系中保持弹性。他们明白,爱不是控制,而是共舞。
职场中亦如此。有人总觉得自己“应该”被重用、“应该”升职加薪。一旦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觉得世界亏欠了自己。这种心态,本质上是对“身份之相”的执着。但现实是,组织需要的是价值,不是资历;市场奖励的是贡献,不是委屈。当你放下“我应该怎样”的执念,转而思考“我能创造什么”,机会反而会主动找上门来。
那么,如何做到“不着相”?
第一,区分事实与解读。
事情本身是中性的,是我们赋予它意义。项目失败了,这是一个事实;但“我是个失败者”,这是你的解读。练习只看事实,不加评判,心就会稳。
第二,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结果由太多变量决定,你无法完全掌控。但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态度、努力和原则。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部分,自然少些焦虑。
第三,定期“清空”预期。
每个月问自己一次:“我最近是不是太执着于某个结果了?是不是把某种状态当成了理所当然?”及时觉察,及时调整。
第四,培养“旁观者视角”。
想象十年后的你,回看今天的困境,会怎么想?大概率会觉得:“那根本不算什么。”用时间的尺度稀释当下的执念。
最后我想说,人生如行舟,顺流时不必狂喜,逆流时也不必绝望。水流的方向本就在变,重要的不是船头指向哪里,而是你是否稳坐船中,心不颠簸。
只要不着相,人生自然会顺。
因为“顺”,从来不是外在的坦途,而是内心的安宁与清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