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市标准
- 美股:量化 + 定性结合,标准最明确。侧重市场表现与合规性,含股东数量、市值等交易类指标,及亏损、股东权益等财务类指标,叠加信息披露等非量化要求,纳斯达克财务层面更灵活。
- 港股:标准宽泛,量化指标少。核心围绕未遵守规则、公众持股不足、业务运作不达标等,规则分散且多为非量化,交易类指标稀缺,执行灵活。
- A 股:新国九条后指标日趋严密,侧重财务类指标。主板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创业板与科创板量化要求较低,整体灵活性不及境外。
二、执行力度与效率
- 美股:执行力最强,流程简化。2004 年优化后退市处理最短仅 10 天,2010 年以来平均退市率 9.3%,年均退市与 IPO 数量比 140%(退市多于上市)。
- 港股:执行力次之,流程较长。2018 年推出快速退市机制,但监管裁量权大,实际流程超 18 个月;2010 年以来平均退市率 1.56%,2018 年后提升至 2.2%,年均退市与 IPO 数量比 32%。
- A 股:执行力偏弱,周期漫长。从首次风险警示到退市平均时长 3.3 年,新国九条后监管加码,但退市率仍不足 1%,过去多为易规避的盈利指标,给壳资源运作留空间。
三、退市渠道
- 美股:渠道最多元,以主动退市为主。1975-2012 年并购退市占 56.3%,自愿退市占 41.1%,强制退市仅 2.5%,转板机制顺畅,OTC 场外市场提供退出通道。
- 港股:强制退市为主,私有化占比提升。2019-2024 年强制退市占比 58.5%,2025 年私有化占比达 41.8%。
- A 股:以强制退市为主,主动退市近年增加。但主动退市出现乱象,政策后续将强化对退市公司历史责任的追溯,保护投资者利益。好的,更多的内容今天晚上八点,我们在喜马拉雅直播间对整体的预期做一个深入的探讨,晚上八点直播间不见不散。最后提醒大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