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券市场多层次建设迎来重大突破,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一场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在悄然发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和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这一全新举措将引导债券市场资金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这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的重要举措。
一、政策突破,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正式启动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
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接近19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传统的债券市场依赖抵押资产和短期现金流,与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严重错配。
科创企业往往具有 轻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缺乏固定资产但拥有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债券市场“科技板”通过“扩大主体、简化信披、灵活机制、优化评级、加强增信”的创新安排,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金融需求的适配能力。
二、半年成效,发行规模突破1.38万亿元
债市“科技板”推出半年以来,市场反响热烈。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5月7日至11月6日,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186只,发行规模达 1.38万亿元,占年内发行规模的81%。
这一数据表明,科创债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与定价效率同步提升,机构配置需求持续增强。
发行主体范围显著拓宽,金融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加速入场,民营企业参与度稳步提升。市场结构正从传统国企主导向 多元化、市场化格局演进。
在融资成本方面,5月份以来,科创债的利率中枢稳定在2%附近,科技型企业与创投机构发行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显著低于同期一般信用债,形成实质性利率优惠。
三、机制创新,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
债市“科技板”并非简单新增一个债券品类,而是一系列深度机制创新的系统工程。
在发行机制上,科技板允许发行人 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创新设置含权结构、发行缴款、还本付息等条款,更好匹配资金使用特点及融资需求。
债市“科技板”的一大创新是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
特别是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是政策的一大突破。这类机构通过发行长期限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初步构建“发债—投资—退出”闭环。
为分散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了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风险分担工具的核心特征是央地联动,地方政府发挥属地优势,引导地方信用增进及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共担信用风险。
四、精准支持,硬科技领域受益明显
在利率优势与政策激励叠加背景下,科技型企业正成为科创债最大增量来源。
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因研发密集、市场认可度高,成为融资主力。 生物医药因临床试验周期普遍超10年,与科创债中长期限高度适配。
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则受益于“双碳”政策,叠加“绿色债”标签,传统能源企业转型需求强劲,推动科创债发行量持续攀升。
从债券期限来看,科创债主要服务于中长期融资需求。1年期及以下短期品种占比显著收缩,3年至5年期债券实现补充性提升,整体期限分布更趋均衡。
这种结构性优化使得债券资金供给与科创企业研发转化周期形成更好匹配,有助于企业将稳定资金投入核心技术攻关,同时降低短期债务滚动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五、全国响应,各地推出首批科创债案例
债市“科技板”推出后,各地迅速响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再次展现“上海速度”,5月9日,上海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已经落地。
浦发银行积极响应监管号召,通过承销、投资以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5月8日,由浦发银行主承销的9单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集中公告发行。
湖北省自今年5月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债券以来,截至10月底,已有14家企业和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66亿元,实现了三类发行主体全覆盖。
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成功发行银行间市场首单民企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3年,发行利率2%。
武汉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科技创新债券4.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低至1.80%,募集资金将以科创基金为载体,吸收社会资本,共同投向科技创新企业,预计可对募集资金实现4—5倍的放大。
六、展望未来,科创债发展前景可期
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正式推出,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将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华鑫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科创债拓宽科创企业中长期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精准性。随着投资者类型丰富,科创债流动性有望提升,引导社保、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指出,当前科创债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发行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规模扩容;二是交易端流动性改善与机构参与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环;三是收益率下行与利差分化中孕育结构性机会。
尽管科技创新债券取得初步成效,在支持硬科技企业融资上已经“跑通”模式,但其“跑快、跑远”仍然需要市场各方持续凝聚力量。
投资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研究需进一步深入,科技型企业对债券市场规则和产品特性的认知需进一步加强,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在服务科创融资方面需加大协同服务的力度。
债券市场“科技板”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正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随着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债市“科技板”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经济的创新动能将得到有力加强。
这一改革举措将推动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交易市场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使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需要。
关注我,投资路上多一双眼睛,少几道伤疤。若看到满眼错误,是我错了;若觉得都是对的,更是我错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