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开甲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被人们称为“核司令”。
程开甲,祖籍徽州,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1937年高中毕业后,浙江大学给予程开甲公费生奖励,在浙大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大师。
1941年,程开甲毕业留校物理系,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1944年,其题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受到英国学者李约瑟的重视,但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后在李约瑟推荐下,获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物理学大师波恩的学生。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程开甲宣读论文。不料,程开甲与师兄、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海森堡因学术观点而展开了激烈争论。
玻恩听说后很高兴,跟程开甲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的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规。这次谈话,使程开甲终生受益。
![]()
程开甲(后排左1)与导师玻恩教授(前排右1)在一起
![]()
20世纪70年代,程开甲在做任务前动员(资料照片)
1950年8月,程开甲回到浙大物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程开甲被调到南京大学物理系,此间、先后筹建了金属物理教研室和金属物理专业。1958年,程开甲与施士元一起创建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及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
1960年,程开甲接到命令,出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院)副所(院)长,参加搞原子弹的研制;后又调到国防科委(国防科工委),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1984年,程开甲任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等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自动控制系统在瞬间启动千台仪器,分秒不差的完成了起爆和全部测试,拿到了全部数据。这背后,就是程开甲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通力合作,研制出的上千台测试、取样、控制等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要知道:法国人第一次核试验,测试仪器没有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前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也仅仅拿到了很少的一部分数据。
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一手材料,程开甲和朱光亚等科学家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他们冒着未知的辐射危险,在刚刚开挖、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进入到爆炸形成的那个巨大空间,把所有考察做完。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主持决策、直接从事核试验及测试的全局技术工作和研究,解决了许多具体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地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
1976年,程开甲与妻子高耀珊在罗布泊红山基地
![]()
程开甲家中的小黑板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程开甲的成就,也有一半要归功他的“贤内助”高耀珊。高耀珊一生对程开甲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罗布泊、她曾自己养鸡下蛋,并做编号,每天都煮最新鲜的给程开甲补充营养。有一天,她从十几里的山下找到程开甲,只为补上早晨忘记交待的一个鸡蛋。
在程开甲家里有块小黑板,思考问题时、他总爱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方案就是在这块小黑板上确定的。最初,原子弹空爆的方案是用飞机投掷,程开甲在这块小黑板上经过精心计算,提出在百米高塔爆炸原子弹的最终方案。
2018年11月17日上午,程开甲在北京病逝。此去经年,如去愿共和国的功臣安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