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对于桂平来说,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性,要是套用这句话的话,则是可以改为:“要致富先修桥”。
桥对于桂平这样拥有三江六岸的城市来说,太重要了!
![]()
在古代水运为主的交通的时代,三江六岸是桂平的优势。而如今,三江六岸却成为了桂平发展的桎梏!别的不说,单是桂平区域内的内部乡镇之间通连交往,都因为没有过江的桥而被阻碍。
在过去,车辆过江靠的是“车排”(车渡),人过江靠的是渡口;随着春天的故事唱响,桂平开始有了两座桥,一座是郁江大桥,一座是黔江大桥。
要是按照区域发展来看,这两座桥,都是围绕桂平城区发展为中心而建设的。到了如今,明显已经满足不了桂平的全域发展需要!
按照网友们的归总,桂平最少要建6座大桥!
1、大湾一白沙桥,2、下湾一蒙圩桥,3、社步一蒙圩桥,4、石咀一南木桥(也即三江三岸),5、江口一木圭桥、6、桂平三角咀黔郁大桥。
不过按照桂平的财力,一下子要建那么多桥显得不现实,只能是分阶段建设,根据轻重急缓来建设才是重点。那么哪座桥是最为迫切需要先建的呢?
威记认为,江口跨浔江连通木圭的大桥最为优先。
因为把江口和木圭用大桥通连,对于桂平的发展来说,作用和意义更大!
1、柳梧铁路过境桂平北区,大桥的通连,可以加快北区发展,同时可以让东区的工业有了加快流通的渠道,既让北区的闭塞之地得到畅通和便利,也让东区工业商品得以流通,一举两得。
2、释放桂平的交通压力。可以说,如今的桂平城区,是区域内交通的中转和节点,麻烦却又不得不这样行走!
3、对于桂平的发展来说,就可以去中心化,有利于全域发展!
4、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桂平的文旅发展!因为桥的通连,使得桂平的交通形成了一个大的环线,如同一个闭合的圆。旅游来说,不需要走回头路。
比如,游览了桂平西山,可以到大藤峡,金田太平天国起义遗址,再入紫荆和江口看山观水,然后过江到东区,比如木圭、木乐的工业游,接着中沙、罗秀的古村落、麻垌的荔枝和白石山,再回到东塔、北回归线公园等。
根本不需要游完北区要回到桂平城区,再出发去东区、南区等,提升旅游体验!
简单来说,这座桥可以让桂平的交通内循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有利于提升工业经济和文旅经济内循环!
事实上,江口—木圭大桥的建设不仅关乎交通便利,更将深刻改变桂平的经济格局。
这座桥一旦建成,将成为连接桂平北区与东区的“黄金纽带”,打破长期以来因浔江阻隔而形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产业联动来看,北区的农业资源与东区的工业产能将实现高效流动。甚至通过柳梧铁路辐射更广阔的区域。这种双向流通将极大激活桂平的内生经济动力。
交通闭环的形成将重塑桂平的旅游格局。目前游客从桂平城区前往大藤峡或金田起义遗址后,往往需要原路返回城区再向东行进,既耗时又影响体验。
大桥通车后,旅游线路可设计为环浔江的“8字形”精品路线,串联起西山、大藤峡、紫荆山、东塔等景点,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潜力将显著提升。当地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更重要的是,这座桥能缓解城区交通“过境依赖症”。如今,桂平城区承担了过多中转压力,早晚高峰拥堵已成常态。
若北区与东区直连,货运车辆无需绕行城区,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减少城区噪音和污染,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当然,讲边个都识,做起身就难了!
除了经济原因,大桥建设也面临挑战。比如浔江航运繁忙,需采用高桥墩设计;两岸征地补偿需兼顾生态保护与民生需求。但正如一位当地“老嘢”所说:“从前靠渡船过江要等半天,现在盼一座桥盼了半辈子。”
这座桥,将会成为不仅是钢筋水泥的构筑物,更是桂平人打破地理桎梏、拥抱全域发展的决心象征。
未来,当更多跨江大桥陆续建成,桂平的“三江六岸”将从天然屏障蜕变为发展优势——正如江南水乡的桥梁网络成就了苏杭的繁荣,桂平的桥,终将成为托起县域经济腾飞的坚实臂膀。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