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姑姐照顾我月子小半年,她离世前几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奇怪了

0
分享至

大姑姐李娟是在我出月子后的第四个月零七天走的。

她走的前几天,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

不是那种临终病人油尽灯枯的怪,而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亢奋的、急切的、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四十八小时来用的怪。

那天下午,我抱着刚满五个月的儿子墩墩在客厅里踱步,他有点闹觉,哼哼唧唧地就是不肯睡。

李娟提着两大袋子菜从外面回来,额头上全是汗,两颊却泛着不正常的红晕。

“回来了姐。”我客气地打了声招呼。

她“嗯”了一声,把菜往厨房地上一扔,发出“哐当”一声巨响,吓得我怀里的墩墩一激灵,嘴一撇就要哭。

“轻点儿姐,孩子要睡了。”我赶紧小声说。

她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有点直愣愣的,然后快步走过来,不是看孩子,而是盯着我。

“林薇,我跟你说个事。”

她的语气很严肃,严肃到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怎么了?”

“以后,要是家里水管爆了,别找物业,他们慢得要死还贵。我给你找了个师傅的电话,姓王,就住咱们隔壁小区,随叫随到,手艺好,价格也公道。我把电话贴冰箱门上了,你记一下。”

我愣住了。

水管?

哪个水管?

“姐,好端端的,说什么水管……”

“你别管!”她打断我,语气不容置疑,“我跟你说的你都记着!还有,楼下那个‘小李开锁’,千万别找他,那人手脚不干净,上次我看见他……”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从换锁师傅说到通下水道的,从小区哪家菜最新鲜说到哪个快递点不送上门。

我抱着孩子,站在客厅中央,像个傻子一样听着。

阳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把空气里的微尘照得一清二楚,它们在她周围飞舞,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都有点不真实。

我心里突然就毛了。

这太奇怪了。

李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我老公陈阳的亲姐姐,比他大八岁,没结婚,在一家超市做理货员。

用我婆婆的话说,就是“一根筋,嘴笨,不会来事儿”。

她平时跟我说话,能一个字说完的,绝不说两个字。

我们俩的关系,客气,疏离,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

她来照顾我坐月子,纯属意外。

我妈身体不好,来不了。我婆婆……一言难尽,我宁愿自己点外卖也不想让她来。

是陈阳实在没办法了,给他姐打了个电话。

我当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

一个没生过孩子、没结过婚的大姑姐,她会照顾什么月子?

可她来了。

带着一个巨大的、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塞满了她的衣服,还有两双一看就穿了很多年的旧布鞋。

她来了之后,我们这个两室一厅的小家,就变成了她的战场。

每天早上五点,天还没亮,我就能听见厨房传来“当当当”的剁馅声。

她做的月子餐,谈不上多好吃,就是量大,油水足,十年如一日的老三样:鲫鱼汤、猪蹄汤、小米粥。

“吃!吃了才有奶!”她把比我脸还大的碗往我面前一送,话里没有一丝温度。

我闻着那股油腻的腥味,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姐,我今天没什么胃口,少吃点行吗?”

“不行!”她眼睛一瞪,“你不吃,墩墩吃什么?你当妈了,就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

我被她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是,她说的都对。

可那股子理所当然的、不容反驳的劲儿,让我浑身难受。

月子里不让洗头,不让下床,不让开窗,不让看手机。

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坐月子,是在坐牢。

而李娟,就是那个最严厉的狱警。

我们俩的矛盾在一天夜里爆发了。

墩墩肠绞痛,哭得撕心裂肺,怎么哄都不行。

我抱着他,心疼得直掉眼泪,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陈阳在一旁手足无措,急得团团转。

李娟冲了进来,一把从我怀里把孩子接过去,动作有点粗鲁。

“你别哭了!你一哭,他更害怕!”她冲我吼。

我当时就炸了。

“他是我的儿子!我哭怎么了?你凭什么吼我?”

“就凭我比你懂!”她把孩子熟练地趴放在自己手臂上,轻轻拍着他的背,“你除了哭还会干什么?!”

那晚,我们俩吵得天翻地覆。

我把月子里所有的委屈、压抑,全都吼了出来。

陈阳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只能把我拉进卧室,“你少说两句,姐也是为了你好。”

“为了我好?她那是为了我好吗?她就是看我不顺眼,拿我当犯人管!”我哭着捶他。

那晚之后,我和李娟冷战了三天。

三天里,她照样做饭,照样给孩子换尿布,只是不再跟我说一句话。

家里的空气,冷得像冰窖。

是陈阳先受不了了,他去跟李娟谈。

我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只知道那天晚上,李娟敲开了我卧室的门。

她手里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酒酿圆子。

“吃吧,下奶的。”她把碗放在床头柜上,声音有点哑。

我没看她。

她站了一会儿,又说:“林薇,我这人不会说话,脾气也冲。要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多担待。”

“我知道你看我不顺眼,觉得我土,觉得我管得多。”

“可你刚生完孩子,身子骨最弱的时候,不能由着性子来。这月子要是坐不好,以后要落一身病的。”

“墩墩还那么小,你身体垮了,他怎么办?”

她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疲惫。

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我转过头,看见她站在昏暗的床头灯光里,身影显得有些单薄。

她好像……瘦了。

从那天起,我们之间的坚冰,似乎融化了一点点。

我开始试着去理解她的“霸道”。

她让我喝那些油腻的汤,是因为她觉得那是对产妇最好的东西。

她不让我下床,是怕我累着。

她吼我,是因为她比我还心疼哭闹的墩墩。

她的爱,就像她这个人一样,粗糙、直接,甚至有点硌人。

但那底下,是实打实的好心。

出了月子,我本以为她会回家。

可她没走。

“你一个人带孩子太累,陈阳又指望不上。我再帮你带几个月,等墩墩大一点了再说。”

她就这么理所当然地留了下来。

这一留,就又是小半年。

这小半年里,她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

买菜、做饭、洗衣服、带孩子。

我这个当妈的,倒像个甩手掌柜。

有时候我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会泛起一阵阵的愧疚。

她牺牲了她自己的生活,来成全我们这个小家。

而我,却连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都很少对她说。

我们的关系,就在这种微妙的平衡里,不远不近地维持着。

直到她开始变得奇怪。

那种奇怪,是从她给我钱开始的。

那天她发了工资,回来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钱,塞到我手里。

“拿着。”

“姐,你这是干什么?”我吓了一跳。

“给墩墩买点东西。”

“不用不用,我们有钱。”我赶紧推回去。

“让你拿着就拿着!哪那么多废话!”她又把钱塞了回来,力气大得惊人。

“墩墩是我外甥,我这个当大姨的,给他买点东西怎么了?”

我拗不过她,只好收下。

可从那以后,她就像疯了一样,开始不停地给孩子买东西。

从几百块的衣服鞋子,到几千块的金锁、金手镯。

我们家本来就不大,很快就被她买回来的东西堆得快没地方下脚了。

“姐,你别买了,真的太多了,用不上。”我劝她。

“用得上!小孩子长得快,这些很快就都能穿了!”她一边拆着快递,一边头也不回地说。

她买回来的东西,很多都不实用。

比如那个纯金的长命锁,又大又沉,小孩子戴着根本不舒服。

“姐,这个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我把金锁推给她。

“我给我外甥的,有什么不能要的?”她又不高兴了。

“可是……”

“没有可是!”她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大姨给墩墩的念想,你必须收着!”

“念想”这个词,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好端端的,说什么念想?

她不光买东西,还开始写东西。

她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个硬皮本,每天晚上等我们都睡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的小桌子前写写画画。

我起夜喂奶的时候,看到过好几次。

昏黄的灯光下,她弓着背,一笔一划,写得特别认真。

我以为她在写日记。

直到有一次,我趁她出去买菜,没忍住好奇,翻开了那个本子。

我彻底愣住了。

那根本不是什么日记。

那是一本……我们家的“使用说明书”。

第一页,是墩墩的。

“墩墩,男,202X年X月X日生。过敏史:无。爱吃的辅食:胡萝卜泥、苹果泥(要蒸熟)。不爱吃的:西兰花。”

“睡觉喜欢抱着小熊,要听《小燕子》。”

“每天下午三点会闹觉,可以带他去楼下花园看小狗,一看就不哭了。”

第二页,是我的。

“林薇,喜辣,但不吃香菜。最爱吃的菜是水煮鱼。”

“来例假会肚子疼,要喝红糖姜茶。”

“情绪敏感,容易哭,要多顺着她。”

第三页,是陈阳的。

“陈阳,懒,袜子喜欢乱扔。提醒他每天倒垃圾。”

“胃不好,不能吃凉的。”

“工作压力大,别总跟他吵架。”

一页一页翻下去,我手脚冰凉。

水、电、煤气的缴费日期。

各种家电的保修电话。

甚至连我们俩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她都用红笔标得清清楚楚。

这哪里是一个大姑姐该记的东西?

这分明是一个母亲,在为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做最后的叮嘱。

一个巨大的、可怕的念头,从我心底冒了出来。

我不敢再想下去。

我把本子放回原处,整个人都在发抖。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李娟这几个月的种种反常,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一幕幕闪过。

她越来越瘦的身体。

她越来越差的脸色。

她那不正常的亢奋和疲惫。

她总是在我耳边念叨的“以后”。

“以后墩墩上学了……”

“以后你们换大房子了……”

“以后我不在了……”

最后那句,是她有一次看着墩墩睡觉时,无意识说出口的。

当时我没在意,现在想来,字字诛心。

我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心脏狂跳。

不行,我必须问清楚。

我冲出卧室,客厅里,李娟果然还坐在那里。

她正在写那个本子,听到动静,她抬起头,似乎被我吓了一跳。

“怎么了?墩墩又哭了?”

“姐。”我走到她面前,声音都在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她眼神闪躲了一下,“我能有什么事?大半夜不睡觉,胡思乱想什么。”

“你别骗我了!”我指着那个本子,眼泪一下就涌了上来,“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写这些?!”

她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惨白。

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我们俩就这么对峙着,空气里只剩下我压抑的哭声和她急促的喘息声。

最后,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我……”她张了张嘴,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得了bing。”

虽然心里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她说出来,我还是感觉天塌了。

“什么bing?严重吗?可以治的对不对?”我抓住她的胳膊,语无伦次地问。

她摇了摇头,然后,对我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胰腺ai,晚期。”

她说得那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事。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后面的事情,我有些记不清了。

我好像哭了很久,又好像把陈阳叫了起来,我们俩一起逼着她去医院。

她不去。

“没用了。”她说,“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医生说,最多还有半年。”

“那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不住院治疗?!”陈阳冲她吼,眼睛都红了。

“告诉你们有什么用?让你们跟着我一起愁?住院有什么用?化疗,放疗,把人折磨得不像人,最后还不是一样要走?钱也花了,人也受罪了,图什么?”

她看着我们,眼神里有一种看透生死的平静。

“这几个月,我不想躺在病床上。我想看着墩墩长大一点,想再多帮你分担一点。”

“我想把我能想到的,能为你们做的,都做了。”

“这样,我走的时候,也能安心一点。”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客厅坐了一夜。

谁也没有再说话。

窗外的天,一点点从墨蓝变成鱼肚白,再到金光万丈。

新的一天来了。

可我们家,却好像永远留在了那个黑暗的夜里。

知道了真相,再去看李娟的那些“怪异”行为,一切都有了答案。

她之所以那么亢奋,那么急切,是因为她的时间不多了。

她想在生命最后的倒计时里,为我们这个家,筑起一道最坚固的防线。

她教我怎么生活,是在教我如何在她离开后,独自撑起这个家。

她给孩子买那些贵重的金器,是想把她所有的爱和祝福,都物化成这些沉甸甸的东西,留给那个她可能看不到长大的外甥。

她的那本“使用说明书”,是她写给我们未来生活的情书。

我再看那个本子,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扎在我的心上。

我开始害怕。

我怕她突然倒下,怕她哪天早上就再也醒不过来。

我让陈阳请了长假,我们俩寸步不离地守着她。

我不再让她做任何家务,每天变着花样地给她做好吃的。

可她的胃口越来越差,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有时候,她会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和墩墩玩,一看就是一下午。

她的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那是我以前从未在她脸上看到过的神情。

有一次,她把我叫到身边。

“林薇,我走了以后,你别跟陈阳吵架。他那个人,心粗,嘴笨,但他心里是有你的。”

“还有我妈,她那个人……你多让着她点。她这辈子也不容易。”

“墩墩,你好好带他。让他读书,让他学本事,以后别像我一样,一辈子没出息。”

我听着她一句句的“遗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姐,你别说了,你会好起来的。”

她笑了,抬起枯瘦的手,想帮我擦眼泪,却没什么力气。

“傻丫头,人哪有不死的。”

“我这辈子,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没什么牵挂。能看着你们好好的,我就满足了。”

她走了。

在一个很平常的早晨。

陈阳去上班了,我正在给墩墩喂辅食。

她说她有点累,想回房躺一会儿。

我没多想,让她去了。

等我喂完孩子,想去看看她,推开门,才发现她已经走了。

她走得很安详,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

仿佛只是睡着了。

床头柜上,整整齐齐地叠着她的衣服,旁边放着那个帆布包。

包里,是她给我们买的所有东西的发票,和那个硬皮本。

本子的最后一页,是她新写的几行字。

字迹已经很潦草,看得出她当时已经没什么力气了。

“林薇,陈阳,墩墩:”

“对不起,大姑/大姨不能陪你们走下去了。”

“别难过,好好生活。”

“下辈子,我们还做一家人。”

李娟的葬礼很简单。

来的人不多,大多是超市的同事和几个老街坊。

婆婆哭得几度昏厥。

她抓着我的手,一遍遍地说:“是我对不起她……是我没照顾好她……”

我才知道,李娟很小的时候,公公就去世了。

婆婆一个人拉扯着她和陈阳长大,吃了很多苦。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女儿,难免有所忽略。

李娟很早就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

她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弟弟,自己却什么都舍不得用。

她不是不想结婚,是谈过几个,都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要帮衬弟弟,最后不了了之。

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为母亲,为弟弟,最后,为我们这个小家。

葬礼结束后,生活还要继续。

只是这个家里,好像到处都是她的影子。

厨房里,我仿佛还能看到她系着围裙忙碌的背影。

客厅里,我仿佛还能听到她中气十足地吼我“多穿点”。

卧室里,墩墩睡的小床上,还放着她买的那只小熊。

我开始学着做她做过的那些事。

我翻开那本“使用说明书”,按照上面的指示,去缴水电费,去联系通下水道的师傅。

我学着炖她炖过的那些汤,虽然味道总是不对。

我学着在她唠叨过的那些事情上,多留一个心眼。

我开始理解,那些曾经让我觉得无比厌烦的“管束”,其实是一种最笨拙、最深沉的爱。

有一天,陈阳下班回来,看到我在厨房里忙活,突然从背后抱住了我。

“老婆,辛苦你了。”

我转过身,看到他眼圈红了。

我知道,他也想她了。

“不辛苦。”我摇摇头,“是姐辛苦。”

我们俩抱着,都没说话。

但我们都知道,从今往后,我们要带着她的那份爱,好好地活下去。

墩墩一天天长大。

他会叫“爸爸”、“妈妈”了。

有时候,我会指着李娟的照片,教他说:“叫‘大姨’。”

他含糊不清地跟着我念:“大……姨……”

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李娟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跟陈阳带着墩墩去给她扫墓。

她的墓碑很干净,看得出婆婆经常来。

我们摆上她爱吃的点心,还有一束白色的菊花。

我抱着墩墩,蹲在墓碑前,轻声地跟她说话。

“姐,我们来看你了。”

“墩墩会走路了,长了两颗牙。”

“陈阳升职了,不过还是那么懒,袜子还是乱扔。”

“我……我挺好的。你教我的那些,我都记着呢。你放心吧。”

风吹过,墓碑旁的松柏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回应我。

我把那个纯金的长命锁拿了出来,放在墓碑前。

“姐,这是你给墩墩的。他现在还小,戴不了。我先替他保管着,等你下辈子,还做他大姨的时候,再亲手给他戴上。”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墓碑上。

李娟的照片,在阳光下笑得温和又坦然。

我突然就明白了。

她不是走了,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了我们心里。

活在我炖的每一碗汤里,活在陈阳改正的每一个坏习惯里,活在墩墩清脆的每一声“大姨”里。

她用她生命最后的光和热,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路。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她的爱和期望,勇敢地、好好地走下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李娟已经离开三年了。

这三年里,我们家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们换了个大点的房子,三室一厅,终于不用再把东西堆在客厅。

墩墩上了幼儿园,每天叽叽喳喳的,像个小麻雀。

陈阳成了部门主管,更忙了,但回家也知道帮我分担家务了。

我呢,在墩墩上幼儿园后,找了份工作,在家附近的图书馆做管理员,清闲,也能照顾家里。

生活,好像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只是,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还是会想起李娟。

想起她粗糙的手,想起她不耐烦的语气,想起她塞到我手里的那碗酒酿圆子。

那本“使用说明书”,被我用塑料封皮包好,放在床头柜最里面的抽屉里。

有时候,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还是会翻开来看看。

比如,家里的洗衣机坏了,我翻到她记下的维修电话,打过去,来的果然是那个手艺好、价格公道的王师傅。

王师傅修好洗衣机,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说:“你家这电话,是我好几年前留给一个大姐的,她说她弟媳妇年轻,怕以后找不到人。没想到还真打来了。”

我笑着,眼泪却差点掉下来。

姐,你看,你为我们想得多周到。

婆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腿脚也不利索了。

我跟陈阳商量了一下,把她接了过来。

一开始,我还担心婆媳关系难处。

没想到,婆婆变了很多。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挑剔、刻薄,反而变得有些小心翼翼。

她会帮我择菜,会偷偷给墩墩塞零花钱。

有一天,她把我拉到一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李娟那个小小的、已经褪了色的银手镯。

“林薇,这个……是娟子小时候,我给她买的。她一直戴着,后来自己挣钱了,也舍不得扔。”

“现在,我把它给你。你别嫌弃。”

婆婆的眼睛浑浊,布满了红血丝。

我接过那个手镯,冰凉的触感,却像烙铁一样烫在我的手心。

“妈,我不嫌弃。”

那一刻,我跟婆婆之间多年的隔阂,好像也随着这个手镯,烟消云散了。

我们都是被李娟留下的人。

我们因为她,才更懂得如何去爱身边的家人。

墩墩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我送他去的。

他穿着新衣服,背着小书包,兴奋又紧张。

在幼儿园门口,他抱着我的腿,突然有点不想进去了。

“妈妈,我害怕。”

我蹲下来,摸着他的头,想起了李娟。

如果是她,她会怎么说?

她大概会眉头一皱,说:“怕什么怕?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好怕的!”

然后,又会笨拙地往他书包里塞一个他爱吃的苹果。

我笑了笑,对墩墩说:“墩墩不怕,你看,里面有好多小朋友,还有滑滑梯。大姨在天上看着你呢,她希望墩墩做个勇敢的孩子。”

墩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松开我的手,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幼儿园。

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我突然觉得,李娟其实一直都在。

她就像我们家的守护神。

虽然我们看不见她,摸不着她,但她无处不在。

前几天,我整理旧物,翻出了那个沉甸甸的金锁。

金锁在盒子里放了几年,依旧灿烂夺目。

我把它拿出来,擦了又擦。

陈阳走过来,从我手里拿过去,看了很久。

“老婆,你说……姐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好。”我毫不犹豫地说,“肯定好。那边没有病痛,没有烦恼。她那么好的人,老天爷一定会善待她的。”

他点点头,把金锁放回我手里。

“收好。等墩墩长大了,告诉他,这是他大姨留给他最宝贵的礼物。”

我把金锁放回盒子,跟那本“使用说明书”放在一起。

我想,等墩墩再大一点,我会把关于他大姨的所有故事,都讲给他听。

我会告诉他,曾经有一个女人,她不漂亮,不富裕,脾气也不好。

但她用她短暂的一生,拼尽全力地爱着我们。

她的爱,像山一样沉默,像海一样深沉。

她的那些“奇怪”的行为,是她留给我们最温柔的遗言。

姐,谢谢你。

谢谢你来过我们家,照顾我坐月子,照顾墩墩。

谢谢你用你最后的时间,教会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

我们都很好。

你放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墩墩已经是个小学生了。

他个子蹿得很快,像一棵茁壮的小树。

他知道了大姨的故事,每次去扫墓,都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在墓碑前絮絮叨叨地讲学校里的趣事。

“大姨,我这次考试得了双百,老师表扬我了。”

“大姨,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女同学,她辫子扎得可好看了。”

“大姨,我学会骑自行车了,下次我骑给你看啊!”

我跟陈阳站在他身后,看着他跟李娟“汇报”生活,总是又想哭又想笑。

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的吧。

婆婆在前年也走了。

走得很安详,是在睡梦中。

临走前,她拉着我的手,让我把她和李娟葬在一起。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娟子。下辈子,我想好好补偿她。”

我们遵从了她的遗愿。

现在,墓碑上,是母女俩依偎在一起的照片。

照片上的她们,都笑得很开心。

我想,她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定已经团聚了。

没有了生活的重担,没有了病痛的折磨,她们可以做一对真正快快乐乐的母女。

我工作的图书馆,来了一个新同事,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

她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自己。

对未来充满迷茫,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有一次,她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

我走过去,递给她一张纸巾。

我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像当年李娟对我一样,给她倒了一杯热乎乎的红糖水。

“喝吧,喝了心里能暖和点。”

小姑娘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我。

“林薇姐,谢谢你。”

我笑了笑,“没什么。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过去了就好了。”

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李娟的影子,投射在了我自己的身上。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也活成了她的样子。

用一种笨拙但真诚的方式,去关心身边的人。

陈阳的公司越做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

但他不管多晚,都会回家。

他戒了烟,也很少喝酒。

他说:“姐走之前,让我好好照顾你和墩墩。我不能让她失望。”

我们俩现在很少吵架。

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我们都学会了珍惜。

我们都明白,能成为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是多大的福气。

这份福气,是李娟用她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没有资格去挥霍。

去年冬天,我们全家去了一趟北方,去看了雪。

墩墩第一次看到雪,兴奋得满地打滚。

我跟陈阳站在酒店的窗前,看着外面白茫茫的一片。

“老婆,你还记不记得,姐以前总说,想去哈尔滨看冰灯。”陈阳突然说。

我怎么会不记得。

李娟说过好几次,她说她就想看看,那用冰雕出来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可她一辈子省吃俭用,连一件像样的羽绒服都舍不得买,更别说去旅游了。

“记得。”我靠在他肩膀上,“她说,等以后有钱了,就去。”

陈阳沉默了很久,然后说:“等墩墩放寒假,我们带他去哈尔滨吧。”

“就当我们,替姐去看看。”

我点点头,眼眶又湿了。

姐,你看,我们都记着呢。

你没完成的心愿,我们替你去完成。

你没看过的风景,我们替你去看。

你放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认真地生活。

我们把你给的爱,变成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力量。

我们把你留下的“说明书”,变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

我们会一直一直,把你记在心里。

直到我们白发苍苍,直到我们也在另一个世界,与你重逢。

到那时,我一定会跑过去,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后告诉你:

“姐,这些年,我们过得很好。谢谢你。”

“下辈子,我们还做一家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传死讯!39岁“东邪”李镇东去世,多次登央视,疑过度熬夜导致

突传死讯!39岁“东邪”李镇东去世,多次登央视,疑过度熬夜导致

裕丰娱间说
2025-11-16 08:53:27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界面新闻
2025-11-17 17:26:00
0-3!全运会新争议:国乒名将输球摔拍泄愤,对手大度帮他捡起来

0-3!全运会新争议:国乒名将输球摔拍泄愤,对手大度帮他捡起来

篮球看比赛
2025-11-17 11:41:44
重磅!朝鲜将在台海爆发战争时保卫中国,以防美国及其盟友参战

重磅!朝鲜将在台海爆发战争时保卫中国,以防美国及其盟友参战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17 16:31:34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17 01:13:46
刚刚!杨兰兰澳洲案惊天逆转! 开庭后律师一句话让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不认!

刚刚!杨兰兰澳洲案惊天逆转! 开庭后律师一句话让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不认!

澳洲红领巾
2025-11-17 11:27:48
KD35+5+6中关键球火箭OT险胜魔术4连胜,申京30+13+8

KD35+5+6中关键球火箭OT险胜魔术4连胜,申京30+13+8

湖人崛起
2025-11-17 11:03:46
G联赛:杨瀚森21+9+3+3帽连中两记续命三分 混音惜败吞首败

G联赛:杨瀚森21+9+3+3帽连中两记续命三分 混音惜败吞首败

醉卧浮生
2025-11-17 11:23:37
茅台紧急制动:谁敢超过1499指导价就关店!五粮液:新建850家直营

茅台紧急制动:谁敢超过1499指导价就关店!五粮液:新建850家直营

户外钓鱼哥阿旱
2025-11-17 13:54:38
遭绝杀!利物浦1.3亿双星哭成泪人 已无缘世界杯40年 比国足还惨

遭绝杀!利物浦1.3亿双星哭成泪人 已无缘世界杯40年 比国足还惨

我爱英超
2025-11-17 07:45:51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新京报
2025-11-17 13:13:52
高市早苗的面相:阴阳蛇相三角克夫克家,所以丈夫瘫痪,没有子女

高市早苗的面相:阴阳蛇相三角克夫克家,所以丈夫瘫痪,没有子女

风月观主
2025-11-17 11:54:57
海航杭州飞北京航班降落时复飞,乘客称遇大风飞机一直颠簸,有小孩哭还有人呕吐,航司回应

海航杭州飞北京航班降落时复飞,乘客称遇大风飞机一直颠簸,有小孩哭还有人呕吐,航司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7 14:58:37
为何西贝没垮,罗永浩乱拳打死了绿捷?

为何西贝没垮,罗永浩乱拳打死了绿捷?

智识漂流
2025-11-17 07:05:16
1963年,许光达做眼部手术,被碰伤角膜,给予中央保健局三条指示

1963年,许光达做眼部手术,被碰伤角膜,给予中央保健局三条指示

大运河时空
2025-11-16 17:40:02
钱没白出,中方援助菲灾民后,菲媒回馈一份大礼:黄岩岛主权属华

钱没白出,中方援助菲灾民后,菲媒回馈一份大礼:黄岩岛主权属华

时时有聊
2025-11-16 19:27:52
单县县委原常委、县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县长吕玉民被“双开”

单县县委原常委、县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县长吕玉民被“双开”

鲁中晨报
2025-11-17 16:49:02
中方反制开始,高市支持率不降反升,近半数民众赞成武力介入台海

中方反制开始,高市支持率不降反升,近半数民众赞成武力介入台海

时时有聊
2025-11-17 07:32:57
学生网购40件演出服,7天后成功退货,校方回应来了!商家:都脏得没法再次销售;有商家防“蹭穿”绝招亮了

学生网购40件演出服,7天后成功退货,校方回应来了!商家:都脏得没法再次销售;有商家防“蹭穿”绝招亮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6:51:08
突发!多部日本电影撤档,发行人员透露“下午临时接到通知”

突发!多部日本电影撤档,发行人员透露“下午临时接到通知”

极目新闻
2025-11-17 17:07:38
2025-11-17 19:07:00
娱乐洞察点点
娱乐洞察点点
每天更新娱乐圈资讯
1878文章数 182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手机
教育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荣耀500系列定档11月24日,技术沉淀助力体验一步到位

教育要闻

“行走的50万!”老师讲抗战被家长举报:我女儿可是中日混血!

军事要闻

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近日在海地与疑似帮派成员发生交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